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3:03

  本文关键词:《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吕氏春秋》 政治伦理 诸子百家


【摘要】: 受宗法制度与专制主义的影响,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伦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伦理化,故而思想家在阐发政治或伦理见解时,往往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又十分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这一特点自然也体现在《吕氏春秋》中。《吕氏春秋》一面总结秦国施政治民的得失,一面扬弃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伦理见解。因而探求《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揭示《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在思想宗旨、特色以及诸子百家政治伦理思想内在逻辑,而且对当下纠正政治伦理失范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启示。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经济方面,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也有了突破式的发展。在政治方面,阶级之间的斗争频出不断,统治阶级内部也在积极地进行着变法革新运动。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并形成秦国即将统一全国的趋势。社会变革条件下的政治伦理需要是《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前提。在思想文化方面,历史荡涤下的“百家争鸣”到战国末期出现了“百家合流”的趋势,也为《吕氏春秋》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使《吕氏春秋》杂家特色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成为可能。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的理念、规范和实践三个方面。其中,政治伦理理念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包括“以民为本”、“德治为先”、“无为而治”、“义兵以战”等,试图以此确立起君民、德法、君臣、义与不义的关系准则。以此为基础,《吕氏春秋》提出了政治伦理规范和政治伦理实践途径。在政治伦理规范上,强调“乐备君道”提高个人修养;同时还强调“治身为本”、“贵生适欲”和“执一”之道;在义利关系上强调“重义轻利”并坚持“行德爱人”的原则。此外,在治理天下中还把“孝”纳入政治领域,强调“务本莫贵于孝”。在政治伦理实践上,尤其重视“怀宠”“简选”策略,同时在德刑关系上强调“赏罚为辅”。此外,《吕氏春秋》中也对“任贤”方面提出了深刻见解,并对“君臣分工与定分”和“爱利以安”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学说的全面整理、继承与发挥,构建起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并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汉朝鼎盛时期的到来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汉及以后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但也逃脱不了历史的局限。尽管如此,《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今的政治文明建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些正是我们研究《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吕氏春秋》 政治伦理 诸子百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引言10-14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分析11-13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13-14
  • 1. 基本思路13
  • 2. 研究方法13-14
  • 一、《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14-20
  • (一) 社会变革的历史大势14-16
  • 1. 经济上的变革14
  • 2. 政治上的变革14-15
  • 3. 统一天下进程中的政治伦理问题15-16
  • (二) 思想文化上百家合流的趋势16-17
  • (三) 《吕氏春秋》的学术取向、思想宗旨及特色17-20
  • 1. 《吕氏春秋》的成书及其学术取向17-18
  • 2. 《吕氏春秋》的思想宗旨及特色18-19
  • 3. 《吕氏春秋》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19-20
  • 二、《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0-37
  • (一) 以德义、无为为核心的政治理念20-26
  • 1. 以民为本20-22
  • 2. 德治为先22-24
  • 3. 无为而治24-25
  • 4. 义兵以战25-26
  • (二) 政治伦理规范26-31
  • 1. 乐备君道26-27
  • 2. 治身为本、贵生适欲与执一之道27-29
  • 3. 重义轻利与行德爱人29-30
  • 4. 务本莫贵于孝30-31
  • (三) 政治伦理的实践31-37
  • 1. 怀宠与简选31-32
  • 2. 赏罚为辅32-33
  • 3. 爱利以安33-34
  • 4. 任贤34-35
  • 5. 君臣分工与定分35-37
  • 三、《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评价及现实启示37-43
  • (一)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评价37-41
  • 1. 《吕氏春秋》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作用37-39
  • 2.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局限性39-41
  • (二) 《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0
  • 附录50-54
  • 后记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衡源;;论《吕氏春秋》中的义赏思想[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林波;《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婷;《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3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43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