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通政司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6:01
本文关键词:明代通政司制度研究
【摘要】:通政司又名通政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即将下面的律法、政策、旨意的实施情况和一些民情动态反馈给朝廷尤其是皇帝本人,也让普通的百姓或低等官员能够有把沉冤案情或者重大情事直达天听,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通政司就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国家最高新闻传播机构和中央信访部门,它是为了使皇帝能够耳聪目明,了解执政的得与失和政策的落实程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稳定和巩固。而通政司真正诞生于明代,且在有明一代的作用最为典型,研究明代的通政司制度可以对我国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信访举报制度的研究在机构职能层面上更深入一些,使学界在古监督举报制度这个领域的研究更多元化和更具有多样性。 随着我国信访制度的发展变革,其在历史沿承层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其历史渊源还不是很明确。我国古代早已存在越级上访的制度,只是每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独有的制度和特点,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产生于明代的通政司制度,古代的通政司很像现在的中央信访办,职权不是特别大,但作用相当重要。在古代法制史研究中,通政使司是薄弱环节,无论就文献,还是就制度本身而言,尚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其重要性不逊于关于明代九卿中其他机构的研究,而且,明代的通政司制度是为首创,且很具有代表性,应当予以进一步重视。 同时,明代的通政司制度对中国现在的信访制度有极大地借鉴作用,我们可以鉴古知今,借鉴古代制度的经验教训,来改革和发展我国现代信访制度,对打造既符合中国法治进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体系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明代 通政司 信访制度 法治 人治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第一章 通政司制度的历史渊源及诞生与发展过程7-11
- 1.1 尧、舜、禹时代的"信访"制度雏形与周代的发展7-8
- 1.2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下情上达及冤案处理8-9
- 1.3 隋唐时期的"下情上达"制度9
- 1.4 宋元时期的"下情上达"制度9-11
- 第二章 明朝通政司设立的背景、职能和运转流程11-18
- 2.1 通政司设立的背景11-12
- 2.2 通政使司的创制12-13
- 2.3 通政司的人员设置13-14
- 2.4 通政司的职责14-17
- 2.4.1 掌内外章奏,直达天听14-15
- 2.4.2 辩验、勘合公文,出纳帝命15-16
- 2.4.3 参与要政与司法16
- 2.4.4 通政司接纳上访的职能16-17
- 2.5 通政司的运转流程17-18
- 第三章 通政使司与其他机构的关系及其职能的破坏18-24
- 3.1 通政司与内阁19-20
- 3.2 通政司与其他行政司法机关20-22
- 3.3 通政司与厂卫制度22-24
- 第四章 通政使司参与的著名案例24-27
- 4.1 嘉靖才女李玉英洗冤记24-25
- 4.2 "芦课"案25-26
- 4.3 "迁界"案26-27
- 第五章 通政司对我国现行信访制度的启示27-31
- 5.1 新中国成立后的信访制度沿革27-28
- 5.2 以古鉴今——透过通政司的兴亡看中国现今的信访制度28-31
- 结语31-35
- 参考文献35-3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7-38
- 致谢38-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华;;信访制度变革与弱势群体权利救济[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2 张曙光;;信访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其功能定位[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3 符健敏;从权利救济角度看信访[J];学习月刊;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554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5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