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安多地区的经贸活动及市镇演进
发布时间:2017-07-29 01:16
本文关键词:清代安多地区的经贸活动及市镇演进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安多地区 河湟民族 贸易活动 市镇演进
【摘要】: 安多地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此域千山耸峙,万水奔涌,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羌藏游弋的西陲故地,诸多民族在此聚居或迁徙,在岁月的流逝里,遗刻下深深地印痕。因地理环境使然,形成了青藏、黄土两大高原天然的农牧分界,而这一分界线,随大河的流向形成了河湟民族的迁徙走廊和通道。 自两汉伊始,在政治、军事的双重驱动下,中原士民即赴此开疆拓土,建造家园。这种徙边的浪潮波涌了千百年。明清以来,卫所制度的施建,军民屯田的扩展,牧区农区的分野愈加明晰。同时,明兴元消后,北遁的蒙古诸系因草场紧蹙,纷然移聚此间,与世居的藏民族伴着藏传佛教派系奉立的纠结,导致了多次纷争。清代前期,随卫拉特蒙古后王之乱的平息,清廷逐步整饬这一区域,通过贡赐贸易、官营茶马贸易,与蒙藏诸族上层的分封和授权,有效地控制了纷乱,形成了大清一统的安定局面。 清雍乾年间,官营茶马贸易时兴时止,引发了民间贸易的热潮,安多地区的民族民间贸易由此兴盛。行进商贸的团队,由多民族组合参与。除内地的山陕商帮外,穆斯林商团乃是施进民族民间贸易的中坚力量。民间贸易的拓展和坐大,促就演进了此地的诸多市镇,民族间商贸的兴达,无疑营造了和谐和发展,但这种局面延至晚清时,伴随国家政局的衰颓而逐渐式微。 本文通过对安多藏区的历史透视,述及此域诸多民族的聚散进退,以及清代前期民族民间贸易的兴盛而造就的市镇演进。试图剖析,安多这片地蕴万宝、牲灵遍野、豆菽丰盈的山水上善之地,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昭映下,才能显发出它的民众活力和地域光芒。
【关键词】:清代 安多地区 河湟民族 贸易活动 市镇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5
- 第一章 自然与人文——安多地区概述15-29
- 第一节 安多地区的自然环境15-18
- 一 安多名称之由来15-17
- 二 安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17-18
- 第二节 安多地区的民族与交通18-29
- 一 早期居住在安多地区的居民18-23
- 二 氐羌以外的安多各民族23-25
- 三 安多地域古代的交通25-29
- 第二章 清代前期政府对安多区域的治理29-42
- 第一节 罗卜藏丹津之乱及其影响29-34
- 一 罗卜藏丹津之乱的背景29-31
- 二 乱事平定之后清朝政府的治理措施31-34
- 第二节 清朝政府在安多地区的经济政策34-42
- 一 清政府在安多地区推行的农业政策34-36
- 二 清政府在安多地区推行的牧业和矿业政策36-38
- 三 清政府在安多地区推行的商业政策38-42
- 第三章 清代安多地区商帮的活动和影响42-53
- 第一节 山陕商帮的兴起42-44
- 一 山陕商帮兴起的背景42-44
- 第二节 山陕商帮在安多地区的经营活动和影响44-48
- 一 山陕商帮经营货物的种属44-46
- 二 山陕商帮促进安多地区层级市场的形成46-48
- 第三节 穆斯林商人的经营活动和影响48-53
- 一 穆斯林商人的特点48-49
- 二 歇家49-51
- 三 穆斯林商人的经营物种51-53
- 第四章 清代前期安多地区城镇与市场53-68
- 第一节 安多地区的中心城镇53-56
- 一 清代安多地区城镇的发展53-54
- 二 河湟雄镇西宁54-55
- 三 西鄙雄藩河州55-56
- 第二节 安多地区的军事城镇56-58
- 一 洮州56-57
- 二 大通57-58
- 第三节 安多地区的寺院城镇58-62
- 一 拉卜楞镇58-61
- 二 沙鲁尔镇61-62
- 第四节 新型的商业城镇丹噶尔62-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5
- 致谢7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卓玛措;拉卜楞红教寺桑饮孟杰林之历史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6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8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