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辅政与“仁宣之治”
发布时间:2017-07-31 03:13
本文关键词:“三杨”辅政与“仁宣之治”
【摘要】:经历元末农民起义建立的大明王朝,在立国之初与历史上众多王朝一样,在太祖、成祖稳定江山之后,仁、宣二帝时期出现了可以跟汉朝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的盛世局面——“仁宣之治”。从唯物史观出发,明代之所以出现这一治世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历来学者们也在这个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当然取得的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当然,对于一个论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论证,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本文即综合前人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明初政治特点——也就是明初社会统治手段转型为出发点,结合“三杨”在明初的政治地位,来阐述明初“三杨”对“仁宣之治”局面出现的贡献。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仁宣之”治出现原因,已出来的成果并不多见。 在明朝初年,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明初政治舞台上,不断取得成祖、仁宗、宣宗的信任,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取得了帝王之师身份,内阁大臣之职务之后,“三杨”在内政、外交、军事各个方面,各尽其才。他们于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辅佐明初几代帝王,稳定政治局势,应对外患内忧,处理纷繁冗杂的帝国政务,为明代政治的持续稳定前进,选拔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惩治贪污腐败之风,净化明初政坛风气。明初社会之所以能逐步稳定下来,统治策略稳定转变,与杨士奇、杨荣、杨溥的付出有着极大的联系。正是三人在治国治民方面各有所长,各尽其才。才保证了明初“仁宣之治”的出现。
【关键词】:明初“三杨” 辅政 “仁宣之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
【目录】:
- 论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缘由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2-14
- 第一章 明初统治手段转变以及对人才的新要求14-18
- 第一节 仁宣时期明初社会统治手段的转型14-16
- 第二节 统治手段转型对人才的新要求16-18
- 第二章 性格互补,各有所长的“三杨”18-25
- 第一节 能谋善断的“西杨”杨士奇18-20
- 第二节 “雅操”见长的“南杨”杨溥20-21
- 第三节 警敏见长的“东杨”杨荣21-22
- 第四节 明初政坛的融洽氛围22-25
- 第三章 “三杨”之地位及对内阁的作用25-33
- 第一节 “三杨”的特殊地位25-27
- 第二节 “三杨”对内阁发展起到的特殊作用27-33
- 一、内阁的产生27-28
- 二、“三杨”在内阁28-30
- 三、“三杨”辅政时期内阁的发展30-33
- 第四章 “三杨”对仁、宣二帝的辅佐33-48
- 第一节 齐心协力,力保明初政局稳定33-38
- 一、辅助太子留守南京33-34
- 二、“三杨”合力力保太子储位稳定34-36
- 三、危机关头促太子顺利登基36-37
- 四、平定内乱,安抚王族37-38
- 第二节 全心全力辅佐内政38-48
- 一、帝王之师,经筵传道38-40
- 二、竭心尽力辅助内政40-42
- 三、谨慎和善,融洽君臣关系42-44
- 四、远见卓识放弃交趾属国44-45
- 五、举荐贤能,整顿吏治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明宣宗法制建设述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02期
2 许林如;;明初政治家——杨士奇[J];沧桑;2007年03期
3 赵毅,刘国辉;略论明初“三杨”权势与“仁宣之治”[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1期
4 刘国辉;略论明仁宗的宽仁政策[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刘国有;;简论明代内阁决策的合议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6 江涛;论三杨执政与社会局势的安定——读《明史》札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谢天佑;况钟整顿苏州的官粮和吏治[J];江汉论坛;1988年03期
8 尹选波;;明朝仁宣之治与地方治理结构的调整[J];江汉论坛;2009年09期
9 倪正太;明初的吏制改革和况钟的官声政绩[J];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06期
10 杨志华;试论杨士奇对明初社会政治的贡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林如;三杨与明初政治[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7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9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