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行政改革思想与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张居正行政改革思想与实践研究
【摘要】: 张居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担任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利用万历皇帝年幼,与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和司礼监冯宝结成了改革的“铁三角”,针对明朝中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短的十年间(1572-1582),使腐败至极的大明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张居正推行“隆万大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行政改革。他的变革思想、民本思想、君权思想和务实思想为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张居正在进行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实行“宫府一体”使得改革得到了政治核心的支持;制定和实行“考成法”使得内阁具有了实际权力,为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整顿学风,去除空浮复古的社会风气为改革提供舆论保证;打击腐败,使得朝廷内的官员焕然一新;合理用人,裁撤了一大批“散”“闲”的官员,应用了一大批能干的官员,使得朝廷的命令朝下而夕奉行,大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改革使得大明王朝重焕生机,张居正的“江陵柄政”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而彪炳史册,可见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地位。 但是,张居正死后却遭到了疯狂的报复,使得改革没有继续下去,改革的成果付之东流。究其原因是封建制度造成了改革的失败,因为张居正的改革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改革,其思想的局限性和皇权的不容侵犯性造成了改革的失败。同时张居正在改革的过程中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也为改革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张居正 行政改革 考成法 “隆万大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导论11-19
- 0.1 选题的学术价值及意义11-12
- 0.1.1 学术价值11-12
- 0.1.2 现实意义12
- 0.2 研究综述12-15
- 0.2.1 明清时期12-13
- 0.2.2 民国时期13
- 0.2.3 建国之后13-15
- 0.3 研究方法与目的15-16
- 0.3.1 历史分析法15
- 0.3.2 系统分析法15-16
- 0.3.3 比较分析法16
- 0.4 张居正的政治生涯16-19
- 第1章 张居正行政改革思想与实践产生的历史背景19-28
- 1.1 社会背景19-23
- 1.1.1 赋役过重,贫富不均19-22
- 1.1.2 国库空虚,财政困难22-23
- 1.1.3 武备松弛23
- 1.2 政治背景23-27
- 1.2.1 皇帝昏庸无能23-24
- 1.2.2 吏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24-26
- 1.2.3 党争剧烈,统治集体内耗严重26-27
- 1.3 本章小结27-28
- 第2章 张居正的行政改革思想28-37
- 2.1 社会变革思想28-31
- 2.1.1 历史发展观28-30
- 2.1.2 渐进式改革观30-31
- 2.2 民本思想31-33
- 2.3 君权思想33-34
- 2.3.1 加强中央权力33-34
- 2.3.2 制衡君主权力34
- 2.4 务实思想34-36
- 2.4.1 “恪守祖制”思想34-35
- 2.4.2 “便俗”思想35
- 2.4.3 “宫府一体”思想35-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张居正的行政改革实践37-52
- 3.1 推行“宫府一体”,为改革提供政治保证37-39
- 3.1.1 处理与冯保之间的关系37-38
- 3.1.2 处理与李太后之间的关系38-39
- 3.2 统一舆论,为改革造势39-42
- 3.2.1 整顿学风,反对讲学40-41
- 3.2.2 禁闭全国书院41-42
- 3.3 制定“考成法”,为改革提供组织保障42-45
- 3.3.1 加强内阁权力43-44
- 3.3.2 通畅政令44
- 3.3.3 裁减“闲散”官员44-45
- 3.4 打击腐败45-48
- 3.4.1 整顿“驿政”和“赋役”45-46
- 3.4.2 惩贪腐,奖廉洁46-48
- 3.4.3 加强道德教育48
- 3.5 合理用人48-51
- 3.5.1 更换内阁成员48-49
- 3.5.2 鼓励万历,任用贤能49-50
- 3.5.3 用人不重资历重能力50
- 3.5.4 信而用之,用而不疑50-51
- 3.6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历史评价52-59
- 4.1 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历史地位52-53
- 4.2 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53-56
- 4.2.1 张居正的擅权53-54
- 4.2.2 改革思想的局限性54-56
- 4.3 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启示56-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4-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我国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探析[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2 刘大禹;王球云;;论九一八后行政院的机构调整与改革(1932-1937)[J];史学集刊;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蓓;;二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的文化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2 邓弋青;;善治目标下的中国政府行政改革[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蔡放波;张中祥;;论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内容及其伟大意义[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林震;;服务型政府:我国行政改革的范式转型[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任金秋;曹淑芹;蔡永亮;;服务型政府导向下的政府绩效评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光华;;邓小平行政思想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根本指导方针[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徐双敏;;认识行政效率的四个维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叶富春;;试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亚非;;现代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曹莹;;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制度创新与行政改革[N];光明日报;2001年
2 高扬本 记者 江峰;牡丹江行政改革开全省先河[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3 ;创新经营模式 推进行政改革[N];广州日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行政学学者 彭真怀;正名、放权、乡镇直选:小城镇发展呼唤行政改革[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周志坤 雷辉 李强;从经济改革到政治行政改革[N];南方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肖擎;让民众看到行政改革的勇气[N];长江日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罗豪才 宋功德;当前行政改革中值得注意的三种倾向[N];北京日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教授 罗豪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宋功德;当前行政改革中值得注意的三种倾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行政改革要树立三大理念[N];北京日报;2011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 罗豪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宋功德;依法行政与行政改革并行不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浩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改革[D];山东大学;2005年
2 丁文;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吴小龙;公共团体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顾爱平;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鞠连和;论新公共管理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彦山;转型时期俄罗斯行政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昕;功能视角下的公法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梁田庚;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李传军;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10 王强;民主行政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及其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兴智;“经济人”假说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公磊;新公共管理与我国的行政改革[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瑞;中国政府行政体制制度创新[D];山西大学;2005年
4 朱政;治理理念下的中国行政改革趋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婷;中国行政改革路径选择研究—官僚制的理性重塑[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王秋敏;转型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范式取向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张琼;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5年
8 杨浩;张居正行政改革思想与实践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李灵芝;“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广西大学;2007年
10 赫娣;新时期我国行政改革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1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0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