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农书《范子计然》散佚时间与辑佚情况考订
本文关键词:古农书《范子计然》散佚时间与辑佚情况考订
【摘要】:自汉迄五代,《范子计然》一直保存完好,其散佚时间不早于宋初,极可能是在北宋末年。后世诸多学者对该书进行了辑佚,成就较大的有马国翰、黄Ym、茆泮林和鲁迅四家,他们都为再现该书的面貌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
【关键词】: 《范子计然》 散佚 辑佚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范子计然》是一部较为独特的古书,成书于两汉之际,宋代仍广为流传,《太平御览》中即大量摘录该书的内容。其内容既有阴阳五行知识,也有各地物产信息,此外还有物候与气象、治国理家方法与理念等等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关于该书的分类即有分歧,有人认为该归入阴阳五行书一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志钧;;艾晟校《大观本草》增补陈承别说[J];基层中药杂志;1992年02期
2 赵九洲;;《范子计然》成书时间考[J];农业考古;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临安;冯超卿;;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张_";刘福官;张治军;蒋梦穗;夏萍;;行气复聪方治疗非急性期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付先军;;海洋中药发展源流初探[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海鹰;;京大戟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星;单鸣秋;丁安伟;;茜草炮制的历史沿革[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典鸿;王清海;靳利利;黄培红;袁丁;;通阳宣痹颗粒剂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晓明;;药用植物现代品种的选育[A];中药饮片质量分析与中药鉴别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丽;运动相关基因与越野滑雪选材关联性研究及枣黄饮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程素霞;雀儿舌头化学成分研究和三氮烯的合成[D];郑州大学;2010年
5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晓冲;施肥和密度对三岛柴胡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邢维贺;八种抗逆经济能源植物的生化成分与脂肪酸组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伟伟;宣木瓜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国锋;灵武长枣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荣;东汉“宽商”不抑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唐廷猷;《范子计然》研究——西汉时以药材为主的商品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曹金华;试论东汉的非抑商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玲;;《汉唐方志辑佚》纠谬[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2 张艮;;尤袤文集首刻时间考及其诗文辨伪辑佚[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01期
3 罗彦民;;《司马彪〈庄子〉注》考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新芳;孙微;;赵次公《杜诗先后解》辑佚综述[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1期
5 胡波;;吕大防作品之辑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6 张雷;《韵补》所引汉代著述及其文献价值——以《易林》为例[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3期
7 邹陈惠仪;曾巩诗文版本概况与辑佚[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2期
8 徐鹏绪,赵连昌;中国现代文学辑佚述略——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类型研究之一[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9 陈庆元;《全宋诗》札记(三)[J];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03期
10 喻春龙;;清代辑佚的三大缺憾[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神农本草经》之森立之辑本探析[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漱渝;从一篇被“废弃”的遗稿谈起[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传世之宝的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座铭;传世之宝藏身夹墙200年[N];重庆商报;2000年
4 张志清(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赵万里与《永乐大典》[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座铭;填补历史空白震惊中国史界 历代失传名著印模在山东显世[N];湖南经济报;2000年
6 史延廷;古代文明之树绽开现代奇葩[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记者 梁枢 庄建;著名学者潘光旦文集出版[N];光明日报;2001年
8 宫苏艺;云南试奏《诗经古谱》[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曾衡林;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着手筹建[N];湖南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素梅;杨仁恺:保护文物 珍爱历史[N];辽宁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史广超;《永乐大典》辑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张亚南;魏晋小说类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林虹;王慎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苏成爱;《孙子》文献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崔伟;《永乐大典》本江苏佚志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作胜;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倩;《东观汉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付丽敏;中晚唐《春秋》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胡波;吕大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滕吉庆;《鲁连子》辑释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凌;论王应麟的《诗经》学成就[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晓庆;文颖《汉书注》辑佚[D];武汉大学;2005年
7 吴小玲;王叔岷《庄子校释》订补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司尚羽;东汉崔氏家族文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赵有福;古籍整理规范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飞;魏晋《春秋》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2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8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