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经学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16 17:22

  本文关键词:论经学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经学 学术 文化


【摘要】:汉代以降,作为意识形态主流的经学,对学术文化的发展始终起着辐射式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与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和惰性的一面;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内涵上的;不仅是表现在某些具体方面,而且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经学的影响往往通过思维方式发生作用,因而也深深潜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批判地继承古代学术文化,必然需要学术范式的转变与思想观念上的更新。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经学 学术 文化
【分类号】:B222;K207
【正文快照】: 经学是从经典中寻求圣人之道的学问,是汉代以降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迥异于西方的核心要素。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不能不首先考察经学在其间所发生的具体作用与影响,兹初步论析如下,以就正于方家。一、经学对古代学术文化的辐射式影响《庄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友良;;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方汉文;中国传统考据学与西方阐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杜远红;;古代汉赋评论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张宏;;从汉人评“屈”看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薛寒冬;;林黛玉形象中的喜剧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8 连文斌;;“以意逆志”的内涵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的“实事求是”方法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丽;;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海涛;孙建民;;明清时期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探析[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俱;;近代福州文化的崛起及其影响[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铉;佛经音义三种引子部书考[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4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邓万学;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兰波;中国传统相学及其近代化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玉;韩琦诗歌中人与诗的互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斌;先秦兵家管理哲学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欣欣;《新小说》:“小说界革命”的重要阵地[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明丽;汉代“私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倬云;;16世纪前的中国[J];全国新书目;2009年21期

2 方铭,杨德春;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评程水金《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一卷、第二卷[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曾加荣;;从“国学热”谈民族文化的振兴[J];理论界;2006年08期

5 周群英;黄春长;;渭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6 黎海波 ,孟广军;潮汕地区海洋文化发展探源[J];生态文化;2005年05期

7 王尚义;;汉唐时期山西文人及地理分布及其文化发展之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8 危兆盖;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启示[J];中州学刊;1998年04期

9 李怡;;生命体验、生存感受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创造——我看“新国学”的“根据”[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10 黄明捷;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凌先有;;水灾害与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国风;气候转变对黄河流域农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2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N];学习时报;2005年

4 记者 李松战;解放思想 正视差距 奋起直追[N];洛阳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涛;在文化交流中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D];山东大学;2009年

2 安治华;司马迁与《史记》[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4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84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