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辽金时期赋役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6:34

  本文关键词:辽金时期赋役制度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赋税制度 徭役制度 比较研究


【摘要】:赋役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国家制度,其基本职能是获得财政收入,是国家机器赖以生存和运转的经济支柱。中国古代社会的赋役制度,早在“三代”时期,即伴随着国家的确立应运而生,从秦汉到明清,由“租庸调”、“两税”、“一条鞭”发展为“摊丁入亩”,赋役征收由人丁和田亩双重标准演变为单一的田亩。总的看来,经历了役重赋轻到赋役并重,再到赋重役轻,最后徭役并归入田赋之中的过程,赋役制度的结构从双轨向单轨转进。 辽金赋役制度在继承前代的经验和政策基础上,又有其自己的特色。这是由于这两个朝代是由契丹族和女真族这两个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其政治、经济及军事制度均有其相似之处。因此,这两个王朝的赋役制度自有其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但是,由于两者经济基础的前因条件等方面又存在许多不同,特别是女真族入主中原后,其经济基础由家族奴隶制逐渐演变为封建经济制度,赋役制度亦必然有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所以二者的赋役制度又存在很多差异之处。就目前来说,学者们已有关于辽金赋役制的一些论著,但都是就辽或金一个朝代的赋役制度进行探讨,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和同。 鉴此,本文将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对辽金两个朝代的赋役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期望通过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辽金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化等,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分四部分对辽金两代赋役制度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辽金经济形态及赋役制度的形成。第二部分叙述了辽金赋税制度之比较,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赋税种类、征收依据、征税对象、额度与数量、征税时间以及减免税的原因和力度。第三部分主要叙述辽金徭役制度之比较,从种类,征调依据方式,对象,力度,豁免原因和力度等五点来进行论述。第四部分着力于赋役制度对辽金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对后世王朝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赋税制度 徭役制度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1 辽金经济形态及赋役制度的形成12-17
  • 1.1 辽代经济发展与赋役制度形成12-14
  • 1.2 金代经济发展与赋役制度形成14-17
  • 2 辽金赋税制度之比较17-31
  • 2.1 赋税之种类17-22
  • 2.2 赋税之征收依据22-24
  • 2.3 征税之对象24-26
  • 2.4 征收之额度及数量26-29
  • 2.5 征税之时间29
  • 2.6 减免税之原因及力度29-31
  • 3 辽金徭役制度之比较31-44
  • 3.1 徭役之种类31-33
  • 3.2 徭役征调原则及方式33-37
  • 3.3 征派徭役之对象37-39
  • 3.4 征派之力度39-41
  • 3.5 豁免徭役之原因及力度41-44
  • 4 征收赋税与征派徭役对辽金社会的影响44-46
  • 4.1 积极影响44
  • 4.2 负面影响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庆;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赵光远;金章宗为何对州县民户“通检推排”[J];北方文物;1996年03期

3 王德朋;;论金代的禁榷制度[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4 方世勇;;从水灾防治看辽代的赈恤机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5期

5 吴树国;;金代杂税新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2期

6 罗继祖;;辽代经济状况及其赋税制度简述[J];历史教学;1962年10期

7 王德朋;;金代商业管理机构探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王德朋;;金代商税制度考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3期

9 承德地区文化局辽驿调查组;;辽中京至南京口外驿道调查[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1期

10 张博泉;武玉环;;金代的人口与户籍[J];学习与探索;198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宿nf;辽代职官犯罪与惩罚[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4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84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