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生学考察
本文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生学考察
【摘要】:民族精神的发生根植于民族生活的沃土之中,受制于民族文化发生的精神现象学机制。中华民族与自然—社会—历史三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发展的现实基础。古代中国整体多样的地理环境、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轴心时代"的元典创制,滋生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并成为此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生成机制 精神基础 精神特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虽然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直到20世纪初叶才出现,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有着悠久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英;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N];光明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金宇飞;;龙山文化与古史传说的对比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周良发;;梁漱溟与钱穆的文化观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7 黄正术;论“五帝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潘琪;;公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叶喜冰;现代商业插画与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敏;稷下之学与民族精神[J];东岳论丛;1992年04期
2 陈赛蓉;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07期
3 王泽应;;船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倩;;旧邦新命,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专家学者热议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研究[J];学术研究;2007年11期
5 杨云香;;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金永平;中华民族精神略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7 肖君和;中华民族大众文艺论纲[J];文艺争鸣;1991年06期
8 王路平,宋太庆;孔子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J];孔子研究;1992年04期
9 李宗桂;初级阶段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J];学术研究;2000年06期
10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斗争中响起的中华民族精神颂歌[J];道德与文明;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方生;;孝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初探[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3 李毅红;;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点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文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余春林;;毛泽东思想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6 吴潜涛;冯秀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葛晨虹;刘玮玮;;民族精神及其文化表现形态[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中山·中华民族精神[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9 李绪堂;高洁;;民族的复兴 精神的传承[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10 陈依元;;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贡献[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一;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我们重任在肩[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东;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衰[N];北京日报;2003年
3 ;中华民族精神大家谈(6)[N];光明日报;2004年
4 周安伯;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N];人民日报;2003年
5 赵存生;中华民族精神:多难兴邦的强大精神支柱[N];光明日报;2008年
6 彭国华邋杨学博;伟大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升华[N];人民日报;2008年
7 王东;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精神之林[N];北京日报;2002年
8 彭继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党的创造力[N];湖南日报;2004年
9 刘利民;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安传香;传承民族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N];今日信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伟国;欧元生成机制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贺苗;日常思维生成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陈红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及其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罗建兵;合谋的生成与制衡:理论分析与来自东亚的证据[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朝全;混合组织及其治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丁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内部表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随清娥;鲁迅小说意象主题论[D];聊城大学;2005年
3 黄一岚;大学学科组织的生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春玲;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伟伟;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谢濵;公务员腐败行为的生成机制分析与防范[D];新疆大学;2008年
7 鲁芳;基于雇员监管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洪静;道歉言语行为的多维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单艳红;文学误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98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9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