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传》中的天道观
发布时间:2017-08-19 22:15
本文关键词:《春秋左氏传》中的天道观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春秋左氏传》中的天道观,溯本求源,探讨作为中国古代哲学至高范畴之一的天在春秋时代的含义、演化历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剖析、厘清天与天道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来深入了解春秋时“天”的意义与影响。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地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天的含义,从甲骨文中的天说起,研究天的基本含义,然后分析从殷商到春秋,天的含义、特点、演化历程与意义。分析了当时与天的概念相似的帝与祖先神的含义,通过比较,对天的含义进行深入的理解。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重点探讨天在《春秋左氏传》中的含义,并将天的含义概括为三种: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与道德之天。自然之天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天象、行星的运行轨迹与规律,即狭义上的天道;二是生化万物的自然本身,《春秋左氏传》描绘了天生六气,构成万物的宇宙图示,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诸多宇宙图示中的一种。对神灵之天的研究主要通过探讨《春秋左氏传》中频繁出现的天假、天祸与天授等词组,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细致的分析,由点及面,来阐释春秋时代的天继承并发扬夏商时期的祖先神概念,可以赏善罚恶,通过人性与既定事实对人世产生影响。此处的天具有很强的意志性与导向性。道德之天,通过对“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分析,来探讨天的较高形式——道德之天。因为德的介入,使得天、人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命令、服从的关系。天、人、德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合理、稳固的理论体系、解释系统和信仰模式。德充当天、人之间的纽带,这在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四部分,主要探究《春秋左氏传》中的天对后世,尤其是孔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影响,从而展示春秋时期的天的启发意义与研究价值。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深层次暗涌的人的作用与价值渐渐挺立,天的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渐渐流于表面,更多地表现为作为普遍规律、法则的存在。 本文以研究《春秋左氏传》为文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展示当时的哲学思潮,细致地分析《春秋左氏传》中天的不同含义、流变历程及意义,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先秦时期的天道观贡献力量。
【关键词】:天 人 天道 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25.04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9
- 第一章 绪论9-12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三) 研究方法10-12
- 第二章 天的含义12-16
- (一) 天的基本含义12
- (二) 春秋时代的天12-16
- 第三章 《春秋左氏传》中的天16-33
- (一) 自然之天:天象与六气16-24
- (二) 神灵之天:天假,天祸与天授24-29
- (三) 道德之天:皇天无亲,唯德是辅29-33
- 第四章 《春秋左氏传》对后世的影响33-37
- (一) 对孔子的影响33-34
- (二) 对荀子的影响34-35
- (三) 对董仲舒的影响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小跃;试论苏格拉底和孔子“德行”思想的现实意义[J];道德与文明;1997年06期
2 王论跃;;当前法国儒学研究现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吾淳;;春秋末年以前宗教天人观的形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吾淳;;春秋末年以前自然天人观的形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黄开国,唐赤蓉;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艳芳;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3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0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