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疫灾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3:07
本文关键词:唐代疫灾防治研究
【摘要】:疫病灾害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相生相伴,关于疫灾的记载不绝于我国的史书典籍。对于疫病灾害的应对既是一种医疗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疫灾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大量人口和牲畜的死亡,从而破坏农业生产,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历朝历代的政府和民间都对疫灾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唐代作为我国封建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在开明的政治氛围下,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而对于疫病灾害的应对,政府和民间也都有着它自己的特点和进步。 本文主要以官方和民间对疫病的防治方法为切入点,对唐代疫灾的防治进行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唐代疫灾的流行状况,主要明确了疫灾的界定、发生在唐代的历次疫灾的统计、唐代疫灾的特点及成因。第二,唐代官方对疫灾的预防和治理,从医疗制度、法律法令、遣医送药等多个方面对官方的疫灾防治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第三,唐代民间对疫灾的预防和应对,从民间医者、佛、道、巫、风俗等多个方面对民间疫病防治进行探讨。 本文认为唐代防疫治疫的水平整体有所提高,官方医学发达,医疗体制完备;民间诞生了许多医学大家,民俗中也融入了防疫风俗。但唐代官方对于疫灾的防治多出于政治考虑,很少真正为平民服务因此对于疫灾的防治往往不及时,作用也很小;民间医疗资源参差不齐,民众多求助于佛、道、巫等,使心理救助多于实际的疫灾防治。因此,可以说唐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是十分有限的,在疫灾面前通常是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唐代 疫灾 防治 官方 民间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092;K24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第一章 唐代疫灾的流行13-28
- 第一节 疫灾流行的概况13-22
- 一、疫灾的界定13-14
- 二、疫灾情况统计14-22
- 第二节 疫灾流行的特点22-23
- 第三节 瘟疫流行的成因23-28
- 一、瘟疫流行的自然原因23-24
- 二、瘟疫流行的社会原因24-28
- 第二章 唐代官方对疫灾的预防和治理28-51
- 第一节 医药组织的设置28-35
- 一、中央医疗机构28-32
- 二、地方医疗机构32-35
- 第二节 治疫的主要措施35-41
- 一、遣医送药35-37
- 二、设置病坊37-41
- 第三节 防疫的主要措施41-51
- 一、掩埋尸骨41-44
- 二、颁布律令、法令44-48
- 三、傩祭驱疫48-51
- 第三章 唐代民间对疫病的预防和应对51-76
- 第一节 民间人士对防疫治疫的贡献51-56
- 第二节 宗教对疫病防治的作用56-64
- 一、佛教信仰对民众防治疫病的影响56-60
- 二、道教信仰对民众防治疫病的影响60-64
- 第三节 巫术驱鬼避疫64-72
- 一、求助巫医64-66
- 二、巫术对医学避疫的影响66-69
- 三、唐代上层人士及官方对民间巫术的态度69-72
- 第四节 民俗中的防疫72-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8
- 后记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潮丽;1588—1589年瘟疫流行与徽州社会[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高明明;中国古代消毒与防疫方法简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3 刘俊文;唐代水害史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李明志,袁嘉祖;近600年来我国的旱灾与瘟疫[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少霞;敦煌出土医书中有关女性问题初探[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6 圆空;《新菩萨经》《劝善经》《救诸众生苦难经》校录及其流传背景之探讨[J];敦煌研究;1992年01期
7 杜正乾;唐病坊表徵[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8 盛会莲;;唐代的病坊与医疗救助[J];敦煌研究;2009年01期
9 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10 孙关龙;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玲;试论女巫与唐代社会生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曼曼;唐五代瘟疫与社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3 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叶剑辉;《全唐诗》医药史料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4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0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