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职官选任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02:20
本文关键词:唐代职官选任制度探析
【摘要】: 职官选任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它不仅能够为朝廷遴选出“代帝王守疆土”的清官干吏,而且对于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因而历代统治者无不十分重视对于职官选任的制度设计和常态化管理。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平、法制完备,为职官选任制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石。唐代以科举为中心的选官制度的最终确立,荡涤了以往依门第高下选官的积弊,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政治管理活动中,不仅提高了选官制度的公平性,而且还有利于瓦解士族势力、扩大统治范围、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为唐代盛世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但由于唐代特别是初唐时期统治阶层呈现了的多样化的态势,以及封建社会特权化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其他一些选官方式如门荫、制举、流外入流等方式还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造就了唐代选官制度的复杂化。 唐代职官选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和我国目前的公务员制度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唐代科举制度而形成的,其历史传承价值可见一斑。本文现以历史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唐代职官选任制度进行系统探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力图以史为鉴,实事求是,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唐代职官选任制度进行探讨:一、对唐代选官思想进行考察,探讨此制度的思想基础。以唐朝为代表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特权社会,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的思想行为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非常大。笔者十分重视唐代君主特别是雄才大略的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思想对于唐代上层建筑形成过程中的先导性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考察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由来。二、对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全面分析。包括考前教育、科考、门荫及其他选录制度、吏部铨选、任职回避、法律制裁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唐代选官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和发达,许多内容对于今天的公务员考录制度依然可堪借鉴。三、全面分析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独特性,并以此为依据,借鉴唐代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及发展态势,从思想教育和选任原则等方面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探讨,力求使唐代职官选任制度充分展现其现代意义,并保证当前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笔者对该制度进行系统考察,一方面旨在探求历史原貌,将该制度清晰而全面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另一方面为了给而今的公务员制度提供历史的镜鉴,让我们更加重视职官选任中的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切实做到有关部门的分权与制衡,完善考录监督机制,以促使历史活力四射、现实来路正统。
【关键词】:职官选任 科举考试 门荫 铨选 公务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2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思想基础12-18
- (一) 重视吏治 以民为本12-14
- 1. 体察百姓 仁义抚民12-13
- 2. 安人宁国,,君臣同心13-14
- (二) 审慎择官与放手任用14-15
- 1. 择官惟慎14
- 2. 用人不疑14-15
- (三) 广开言路,选任贤臣15-18
- 1. 访贤纳才是国之要务15-16
- 2. 以“至公之道”选任贤臣16
- 3. 选任贤才,须“言行相符”、“善其始终”16-17
- 4. 严于治吏,务求清廉17-18
- 二、唐代职官选任的制度体系18-35
- (一) 以学校教育为主的职官培养体系18-20
- 1. 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启蒙教育18-19
- 2. 奖惩有度教学相长19-20
- (二) 以科举考试为主的职官选拔体系20-25
- 1. 科举20-24
- 2. 荫袭入仕24-25
- 3. 杂色入流25
- (三) 由吏部铨选授职的职官任用体系25-31
- 1. 授官的前提----省试定等第25-26
- 2. 铨选程序26-28
- 3. 铨选内容28-31
- (四) 由法律全程监督的任用保障体系31-35
- 1. 回避制度31-32
- 2. 犯名讳之限制32
- 3. 对“选人不如法”的惩治32-34
- 4. 对官吏员额的限制34-35
- 三、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历史意义及现代意义35-46
- (一) 历史意义35-39
- 1.以科举为主的职官选任制度,促进了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与统治基础的扩大35-36
- 2.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选材标准,为初唐大治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36-37
- 3.选官与任官分途的制度建构,保证了官僚体系公正、高效、健康运行37-38
- 4.严格的全程监督,确保了唐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实效38-39
- (二) 唐代职官选任制度的现实意义39-46
- 1. 重视并完善公务员考录之前的教育40-41
- 2. 构建统一而权威的考试体系41-44
- 3. 规范特定考任方式44-46
- 结语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刚;唐代观察使与中晚唐秩序的重建[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仕会;唐玄宗朝官吏惩治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0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