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不可轻——从朱熹看中国传统礼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文末不可轻——从朱熹看中国传统礼学思想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对礼学之中"文末"的探究以及对中华礼仪的研究和修订活动,对于勘明"辨析文末"的意义所在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沈阳建筑大学思政部;
【关键词】: 礼学 文末 辨析 道器
【分类号】:B244.7;K892.9
【正文快照】: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礼仪之邦”的“礼仪”难以轻忽,因为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不同民族间相互竞争的手段和条件。然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礼仪规章在丰富和增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某些弊端,如“礼之文末日繁”。面对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姚徽;论朱熹《论语集注》的特点及贡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王阳安;;宋元蒙学识读写教学理论与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9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丁仪;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埃及文化“希腊化”辨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辨析[J];兰州学刊;2008年08期
3 刘漪;;浅议儒学中的礼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1期
4 黄黎星;礼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读《晚周礼的文质论》[J];出版科学;2005年02期
5 莫小新;;“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辨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12期
6 霍小娟;;“以人为本”的中西传统文化精神之辨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9期
7 李世忠;;创意产业概念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09期
8 钱紫华;闫小培;;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城市等相关概念辨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9 卢铁澎;文化研究:大道与歧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温珍奎;文明概念新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昌珞;;不是困惑而是解惑——致中华读书报学术双周刊编辑部的一封信[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蒲荔子邋实习生 吴培锋;刘明武:让大家都来了解真正的中华文化[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梅;中国礼文化“和”观念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5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3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