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矿区地理分布与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07:57
本文关键词:清代云南矿区地理分布与社会研究
【摘要】:云南地区山多地少,但矿产资源丰富,滇矿的开发对滇省、他省甚至中央都有裨益。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出云南铜银矿厂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滇东北、滇中、滇西地区的东川府、昭通府、曲靖府、云南府、楚雄府、丽江府、永昌府,腾越州、武定府、临安府次之。 在矿厂聚集区,人口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原有社会的人口,则必然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与当地人民有技术文化等交流,同时还要协调好对矿上劳工衣食住行等问题,官方也会直接参与其中。所以开发滇矿是一个关系各行各业,需要众多人口支撑的过程,这些人员来源不同,在矿区有着不同的分工和结局。这些人在矿区的分工主要包括官府人员、商贾、劳力等,其中官府人员主要是负责矿区管理,有厂主、客长、课长、炉头、锅头、镶头、硐长、炭长、街长、出纳、胥吏、练役、壮役、巡役、工头、监班、领班、月活等;商贾主要是维持矿区正常生产生活的贩卖米、柴、油、盐、衣服布料、家具、开采器械、祭品、牲畜等,而其中粮商尤为重要;劳工分布于探矿、采矿、洗矿、选矿、配矿、冶炼过程中,有錾手、锤手、砂丁、拉龙者、炉工、通风者等。他们对促进滇矿的开发和加强边疆与内地的交流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盐矿则分布于滇西北、滇中、滇北、滇南部的云南府、楚雄府、大理府、丽江府、普洱府、景东直隶厅、武定直隶州、镇沅直隶州等八个地区,其中以楚雄府和普洱府最盛,盐井产量不平衡,使得井旺区将盐井分拨给产盐不足区。而盐井的产量和地理位置又影响着政府对其的控制力度,主要表现为盐井所属地区的行政区划层级和设置的官员不同。白盐井、黑盐井、琅盐井直接隶属于云南布政使司,同时设专人管理;景东井、草溪井、按版井、恩耕井形同县级政区,派出盐大使专管及由知州直接兼管并存。这些盐矿区教化良好,社会风气清正,注重文化教育。 政府对滇盐的行销地有严格规定,但人畜食盐需与自身水土相吻合,故行盐仅有约束作用。在盐井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官、民、商争利而产生的偷漏和谋私现象,私盐亦加剧了云南缺盐,导致嘉庆二年压盐致变,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但私盐现象是由于行法不严导致的。
【关键词】:地理分布 铜银矿 盐矿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8
- 一、问题的提出7-8
- 二、学术综述8-15
- 三、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资料15-18
- 第一章 清代云南金属矿的发展及地理分布18-31
- 第一节 清代云南金属矿的发展及作用18-25
- 第二节 清代云南金属矿的地理分布25-31
- 第二章 清代云南金属矿区的社会群体31-46
- 第一节 矿区管理人员31-36
- 第二节 各类商贾36-41
- 第三节 矿区劳工41-46
- 第三章 清代云南金属矿区的人口及社会46-61
- 第一节 开矿的滇民及外来人口46-49
- 第二节 矿区人口的流动49-52
- 第三节 东川铜都与会馆52-55
- 第四节 边疆矿区的社会与秩序55-61
- 第四章 清代云南盐矿行政区的发展与分布61-73
- 第一节 清代云南盐政的发展61-63
- 第二节 清代云南盐矿的分布与规模63-70
- 第三节 清廷对云南盐矿区的管控70-73
- 第五章 清代云南盐矿社会73-80
- 第一节 清代云南盐矿区的行盐之地73-74
- 第二节 缺盐、私盐及铜盐贸易74-77
- 第三节 盐矿区的文化与风气77-80
- 结语80-82
- 参考文献82-88
- 致谢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秦佩珩;;试论清代矿冶的发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马维良;清代初中期云南回族的矿冶业[J];回族研究;1994年01期
3 卫钰;;康熙年间云南铜矿开采政策试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4 薛步高,吴良士;云南银(铅)-锌矿开发史料与找矿探讨[J];矿床地质;2002年03期
5 蓝勇;;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J];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6 陈海连;高tD;;从《滇南矿厂图略》看清代云南铸币铜矿的运输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D];云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3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3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