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徽州人才杰出繁盛探秘

发布时间:2017-08-25 22:22

  本文关键词:徽州人才杰出繁盛探秘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基因 宗族伦理 激发机制 道德动力


【摘要】:徽州人才,就总体结构而言具有人才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而且结构的相对平衡,似尚无别的地方可以出其右。徽州人才之所以杰出繁盛,是崇文重教和"徽骆驼"精神两个文化基因的作用;徽商"贾而好儒"的内在情结,并外化为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英才俊彦的执着追求;徽州宗族伦理制约下的程朱"官本位"价值观和王学的重商思想,成为支撑人才滋生和成长的两根支柱;流动的文化和大小徽州的互相吸纳;乃至黄山白岳和新安江独特的山水文化等因素合力铸就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文化基因 宗族伦理 激发机制 道德动力
【分类号】:K207;D691.3
【正文快照】: constraints of the Huizhou clan ethics and Wang Xue's Mercantilist thought become the two pillars to sup-port the breeding and growth for talents.The flow of culture and“Big and Small”Huizhou absorb each oth-er.And even the unique landscape culture of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吴媛媛;;明清徽州粮食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胡中生;明清徽州下层社会的非常态婚姻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6 赵华富;关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个问题[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7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8 赵峗;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9 陈瑞;清代中期徽州山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研究——以棚民营山活动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10 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礼;范成梅;;徽商与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罗海山;传统中国的契约:法律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5年

6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毛湛玉;广陵词人汪懋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瑞芬;《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安徽巡抚采进本和皖人著述[D];兰州大学;2011年

6 钟乐;江西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发展[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谢冬霜;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管理者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卢书月;徽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高光;论明清徽州乡村伦理教育内容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马璐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祖荫;也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J];前线;2000年06期

2 李宏伟;张光直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得与失[J];河北学刊;2003年05期

3 刘永华;;重利·扬名显亲·中国的资本主义[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5期

4 林建曾,朱崇演;文史摘[J];贵阳文史;2004年04期

5 刘军;评《中华文明论》的文明起源思想[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6 钱兆华;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中有关问题的澄清——从逻辑的观点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叶显恩;徽州和珠江三角洲宗法制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慕毅飞;放下是基础,背起是包袱[N];中国教师报;2007年



本文编号:73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3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