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蝗灾与治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23:45

  本文关键词:明代蝗灾与治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蝗灾 时空分布 捕蝗 民间信仰


【摘要】:蝗灾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大威胁。本文试图通过对明代蝗灾及蝗灾治理的研究,探讨在应对蝗灾的过程当中,有明一代所生自然灾害对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家权力、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三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问题,以翼在研究历史内容的过程当中,能很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消灾灭害服务。 明代蝗灾,不同历史时期的蝗灾次数及规模各有所不同。洪武至天顺时期是明代蝗灾的平缓期,成化至隆庆阶段是活跃期,万历至崇祯是高峰期。明代蝗灾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地区,出现这种分布态势,受水热条件、人文因素及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应对蝗灾过程当中,明中前期统治者较为积极,地方至中央的报灾程序通畅,中央至地方的赈灾措施也得到了较为有力的执行。明中后期,统治者多不问政事,捕蝗多以地方自行灭蝗为主,至崇祯以后已无力回天,导致蝗灾发生呈井喷之势,大规模的蝗灾终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自然灾害往往与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结合,明代统治者对民间信仰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坚决的,这种坚决表现为在明代中前期,一直对民间信仰采取“抑制”其发展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明朝前一百五十年鲜见与蝗灾相关的民间信仰出现。嘉靖以后,随着蝗灾破坏力增强,为加强对老百姓的统治基础和思想控制,蝗灾相关信仰逐渐增多,,说明统治者对民间信仰的“抑制”政策开始出现松动,使得民间信仰开始流行甚至泛滥于明中后期,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明代的驱蝗神信仰不仅仅是为消灭虫害而出现的捕蝗措施,更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政治工具。 明代蝗灾的背后,包含着王权、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与联系,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古代政治演变、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集中的表现在蝗灾产生后不同社会力量的应对过程当中,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关键词】:明代 蝗灾 时空分布 捕蝗 民间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433;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 前言8-18
  •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8-9
  • (二) 学术回顾和本文突破点9-16
  • 1. 20 世纪初至 40 年代末的研究状况9-10
  • 2.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的研究状况10
  • 3.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的研究状况10-15
  • 4. 相关研究总结及存在问题15-16
  • (三) 基本思路、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16-18
  • 1. 基本思路16
  • 2. 创新之处16-17
  • 3. 研究方法17-18
  • 二、 明代蝗灾的时空分布及特征18-36
  • (一) 明代蝗灾的时间分布18-25
  • 1. 历史阶段分布与特征19-23
  • 2. 季节月份分布与特征23-25
  • (二) 明代蝗灾的空间分布25-31
  • 1. 空间分布与特征25-27
  • 2. 重点分布区域分析27-31
  • (三) 明代重大与特大蝗灾案例分析31-36
  • 1. 崇祯后期蝗灾的时空分布31-33
  • 2. 崇祯后期蝗灾爆发的原因33-34
  • 3. 相关总结34-36
  • 三、 明代蝗灾的应对机制36-63
  • (一) 治蝗措施36-41
  • 1. 源头根治法36-37
  • 2. 农业防治法37-38
  • 3. 天敌防治法38
  • 4. 人工自行防治蝗虫38-39
  • 5. 依法治蝗,按律灭虫39-40
  • 6. 政府组织与群众参与捕蝗灭虫40-41
  • (二) 治蝗程序与机构41-44
  • (三) 治蝗过程44-61
  • 1. 洪武至永乐时期44-47
  • 2. 洪熙至宣德时期47-50
  • 3. 正统至天顺时期50-55
  • 4. 成化至正德时期55
  • 5. 嘉靖至隆庆时期55-57
  • 6. 万历至崇祯时期57-61
  • (四) 治蝗效果61-63
  • 四、 明代治蝗与民间信仰63-77
  • (一) 祭祀制度与国家控制63-70
  • 1. 明代的祭祀制度改革63-65
  • 2. 蝗灾的治理与宗教信仰65-68
  • 3. 民间信仰与国家控制68-70
  • (二) 蝗神信仰与地方社会70-75
  • 1. 八蜡神信仰70-73
  • 2. 刘猛将军73-74
  • 3. 其他驱蝗神坹74-75
  • (三) 民间信仰与社会发展75-77
  • 五、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4
  • 致谢84-85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鹏;吴克燕;;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2 张德兴,闫路娜,康乐,吉亚杰;对中国飞蝗种下阶元划分和历史演化过程的几点看法[J];动物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钢;王乃昂;李卓仑;;中国历史蝗灾动态的社会影响及生态环境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1期

4 张德二,陈永林;由我国历史飞蝗北界记录得到的古气候推断[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5 张青瑶;初建朋;;明清晋北蝗灾统计特征及灾情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6 张崇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蝗灾探析[J];古今农业;2007年01期

7 鲁克亮;刘琼芳;;广西的蝗神庙与蝗灾[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8 代洪亮;民间记忆的重塑: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信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景晓红,康乐;飞蝗越冬卵过冷却点的季节性变化及生态学意义[J];昆虫知识;2003年04期

10 章义和;关于中国古代蝗灾的巫禳[J];历史教学问题;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738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38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