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伏羲研究概述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以来伏羲研究概述
更多相关文章: 伏羲研究 上古史 远古文明 形象考古 神话传说 伏羲信仰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伏羲研究始于闻一多先生撰写的系列论文的综合文章《伏羲考》。此后,学者们根据发掘的新材料,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伏羲进行了探究。本文对20世纪以来伏羲研究的诸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作了反思。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伏羲研究 上古史 远古文明 形象考古 神话传说 伏羲信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项目编号:09XZJ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他“一画开天”“、开物成务”“、开天明道”,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他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华夏大地上,很多地方形成了有关伏羲信仰的风俗习惯。据学者考证,伏羲的名字战国时才开始出现于典籍记载。自此以后,历代文人学者对伏羲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慧;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赵锋;;对闻一多《伏羲考》的阐释[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施乐;关于我国古籍中的“龙”——读闻一多《伏羲考》、《龙凤》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02期
4 蒋南华;;再论炎黄等人文之祖的生活年代——中华文明七千年绝非臆说[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林声;伏羲考──兼论对古代传说时代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6 徐永安;;从《伏羲考》到上世纪80年代的“龙崇拜起源”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陈泳超;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神话为例[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8 仲林;;图腾的发明:民族主义视域下的《伏羲考》[J];民俗研究;2006年04期
9 龙文玲;闻一多《伏羲考》与中国神话学研究的转型[J];民族艺术;2004年04期
10 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J];民族艺术;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渊;汉代画像石上伏羲女娲图像特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宁;“伏羲女娲”汉画像石的变迁与样式风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2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阚绪良;;“履帝武敏歆”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朱迪光;中国神话的历史化及其对中国叙事文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岳五九;《代悲白头翁》赏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明;;伏羲神话与九隆神话之相似点探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8 王晓敏;原始混沌孕育的“雾中之花”──《诗经》隐语意象及比兴手法的文化探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刘成荣;;桑林文化阐释中的几个误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周书灿;;东周文献对炎黄以前古史体系的构拟——兼论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重建的方法和理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鹿忆鹿;;百年来洪水神话研究回顾[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文卿;唐前游仙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8 高迎刚;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袁愈宗;《诗广传》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吉绍;知识断裂与技术转移[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晖;先秦诸子引《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小姣;朝鲜族萨满教巫舞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毛红芳;中国古代神话与现代动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婷;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的动物隐喻翻译[D];兰州大学;2011年
9 卜会玲;神话中的蛇意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菁;《岁寒堂诗话》诗歌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慧;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郭锋;敦煌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成书年代诸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8年Z1期
3 陈丽萍;关于新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及一些问题的探讨[J];敦煌学辑刊;2001年01期
4 颜廷亮;;关于伏羲文化的西向传播问题[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5 胡厚宣;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年01期
6 赵天吏;说龙[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7 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8 郭德维;曾侯乙墓五弦琴上伏羲和女娲图象考释[J];江汉考古;2000年01期
9 林声;伏羲考──兼论对古代传说时代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10 史鸿轩;“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J];教师博览;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渊;汉代画像石上伏羲女娲图像特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宋雅寒;汉画像石中的女性造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莹;“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芯源;安第斯山的远古文明——来自秘鲁的《前哥伦布时期一瞥》作品展[J];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06期
2 艾荫范;颛顼大帝和洪荒时代的北方[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张磊;美国土著漂依布鲁艺术文化与中国远古文明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蒋南华;玉器、食器及其它——绚丽璀灿的远古文明之花[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旅居在树上[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9年05期
6 慧敏;鬲——解读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J];食品与健康;2005年09期
7 Henk Schiffmacher ,鱼秋草;文身的前世今生[J];中关村;2005年03期
8 江林昌;;顾颉刚先生与考古学[J];文史哲;2007年04期
9 生晓霞;;追溯清原远古文明的足迹[J];满族文学;2010年03期
10 孙达;;书架[J];当代人;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文郁;;姜姓列国分布变迁考[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2 侯绍庄;;六盘水市的远古文明[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曾长华;张寿橙;韩省华;;千年菇史话浙江[A];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法周;;从《古史辨》看1920年代史学中的西学观念与方法[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李学勤;;《左传》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魏隽如;汤倩;;尧文化的发源地、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曹一;;卜辞“立中”内涵考察——兼谈商代天文学史研究方法[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谷川道雄;胡宝华;;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观州;王献涛;;从上古史探寻新密中医药文化[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一鸣 许兰英;滦河:现代工业让远古文明“污浊”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力;阴山岩画向世界呈现远古文明[N];经济日报;2011年
3 杜立强;远古文明内蕴的蓄聚[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记者 李富;“华夏第一村”保护展示工程再现远古文明[N];赤峰日报;2010年
5 刘钝;以天文学手段研究上古史[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孙文晔;“清华简”改写了上古史[N];北京日报;2010年
7 叶星生;来自远古文明的创造[N];文艺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唐红丽;凿穿时空隧道 传承远古文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李伯谦;考古学对中国上古史建设的重大贡献[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张新德;红山文化展示远古文明[N];长春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毛措;聂赤赞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论刘师培的上古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红侠;童书业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振奇;崔学浅论[D];河北大学;2006年
4 彭再生;论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对亚洲的和平外交政策[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天通;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振江;战国史学发展论[D];郑州大学;2000年
7 顾晓玲;尹达史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兴星;清华历史系的早期发展(1926-1935)[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英;刘恕及其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覃梅溪;雷海宗史学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4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5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