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重法地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4:36
本文关键词:宋代重法地法研究
【摘要】:重法地法作为宋代的一项刑事特别法,无论在立法形式上还是法律内容上,都有很多独特之处。重法地法本身并不特指某一部法律,而是对在常法之外,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犯罪所适用的一系列敕令的统称。重法地法的出现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法律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集合概念,重法地法从出现到废止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作为局部法,重法地法始终以州县为单位施行于有限的范围内,政治、经济、交通、资源、自然环境等都是影响重法地分分布的因素。作为特别法,重法地法只针对统治者认为会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包括强盗、窃盗、藏匿强窃盗的囊橐之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封建统治秩序的犯罪。作为补充法,重法地法并不能单独适用,它没有设置新的罪名而只是加重了相应的刑罚,实践中必须参照常法的内容。为了保证重法地法的顺利施行,立法者从赏、罚两个方面,针对官吏、百姓、犯罪人三个不同的主体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影响犯罪的因素很多,法律只是其中之一,重法地法并未达到统治者所期望的目标,单纯的刑事措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犯罪。重法地法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对贼盗犯罪的加重处罚,而是关注了法律的地域性。重法地法规定的是一种地点加重犯,但地点本身并不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如何论证地点作为加重因素的合理性,是推行重法地法的关键,也是重法地法备受责难的症结所在。在引发犯罪的自然原因中,地理环境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规定并惩罚犯罪的法律自然也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统治者对重法始终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重法并不是目的,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稳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立法者应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宋代 重法地法 加重刑 地域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4;D929;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2
- 一、重法地法概述12-19
- (一) 重法地法的概念12
- (二) 重法地法设立的背景12-15
- (三) 重法地法的历史沿革15-17
- (四) 重法地法的特征17-19
- 二、重法地法的效力范围19-26
- (一) 重法地法的空间效力19-25
- (二) 重法地法的时间效力25-26
- 三、重法地法的适用对象26-34
- (一) 强盗26-28
- (二) 窃盗28-30
- (三) 囊橐之家30-32
- (四) 以重法论的犯罪32-34
- 四、保证重法地法实施的相关措施34-45
- (一) 与官吏有关的措施34-37
- (二) 与百姓有关的措施37-40
- (三) 与犯罪人有关的措施40-45
- 五、重法地法的实施效果及其评价45-50
- (一) 重法地法的实施效果45-46
- (二) 对重法地法的评价46-48
- (三) 余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育济;宋代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和农民战争的规模[J];东岳论丛;1983年05期
2 王志强;论清代条例中的地区性特别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王志强;中国传统法的地域性论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张晓丽;宋代重法区与平法区的划分及影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章深;北宋"盗贼重法"解析——兼论"刑乱国用重典"的法律传统[J];开放时代;2005年01期
6 李俊峰;;法律实施中的私人监督——“罚款分享”制度的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 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王晓勇;略论北宋的“盗贼重法”制度[J];中州学刊;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753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5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