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苏中地区慈善事业述论

发布时间:2017-08-30 17:23

  本文关键词:清代苏中地区慈善事业述论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苏中地区 慈善组织


【摘要】:本文所指苏中地区主要包括清代中后期的扬州府和通州直隶州。苏中地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南至长江,北抵淮河,是两淮盐场重要的生产和运销基地。其境内除有繁荣的盐业外,还有发达的农业和商业。众多大商人和大家族的存在成为苏中地区慈善事业发展的两大支撑。繁荣的书院教育营造了苏中地区儒雅仁义的浓郁风气,再加之当地淳朴的民风,苏中慈善事业的兴盛拥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伴随着清代官办救济事业的衰落,政府逐渐转向鼓励和支持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 文章在对苏中地区慈善事业的整体情况进行考察之后,又对苏中地区的济贫事业、育婴事业和恤嫠事业进行了重点分析。作者发现,苏中地区已建立了相对健全的慈善体系,慈善事业相当发达。苏中地区的育婴事业甚至可以与苏南育婴事业相比媲。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在慈善事业上有着众多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慈善组织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参与的阶层群体相当广泛;拥有严格的管理稽查制度;外地人对慈善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家族在慈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苏中地区慈善事业还有着自身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借鉴学习苏南等先进地区的慈善做法;盐业对其兴起和发展有着巨大贡献;苏中地区慈善事业内部存在着地域差异。
【关键词】:清代 苏中地区 慈善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2.9;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20
  • 第一章 苏中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20-47
  • 第一节 苏中慈善事业兴起与发展的背景20-29
  • 第二节 苏中地区的政府社会救济事业29-42
  • 第三节 苏中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42-47
  • 第二章 苏中地区的济贫事业47-56
  • 第一节 苏中普济堂概况47-52
  • 第二节 苏中普济堂的收养与救恤52-54
  • 第三节 苏中普济堂的评价54-56
  • 第三章 苏中地区的育婴事业56-79
  • 第一节 苏中育婴事业概况57-67
  • 第二节 苏中育婴机构的育婴程序67-72
  • 第三节 苏中育婴事业的发展及评价72-79
  • 第四章 苏中地区的恤嫠事业79-92
  • 第一节 恤嫠事业概况80-85
  • 第二节 恤嫠机构的运营实态85-89
  • 第三节 苏中恤嫠事业的评价89-92
  • 第五章 苏中慈善事业的特点92-103
  • 第一节 苏中与苏南慈善事业的共性特征92-96
  • 第二节 苏中慈善事业的地域特色96-103
  • 结语103-105
  • 参考文献105-111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11-112
  • 附录112-123
  • 后记123-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旺;;徽商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建萍;樊嘉禄;;从清代扬州务本堂看徽州盐商商儒价值观的内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3 冯尔康;;清代乾隆时期扬州人的引领时尚——建设文化教育休憩城的历史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4 孙华莹;;徽商与明清徽州荒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吴必虎;明初苏州向苏北的移民及其影响[J];东南文化;1987年02期

7 颜逸明;江苏境内吴语的北部边界[J];方言;1984年01期

8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社会公益事业[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蒋国宏;张謇慈善思想探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圈[J];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杰;晚清苏州商人慈善精神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夏祥红;近代苏中城市市政现代化研究(1895—1937)[D];扬州大学;2002年

3 冯祺;泰州学派对明末清初绘画思想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4 闾新华;明清时期扬州下层小民经济生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郝红暖;地域环境与慈善组织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小亚;清代慈善救济组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斌;清末民初重庆民间慈善事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薇;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艳红;近代广西的慈善事业[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厚才;泰州方言语法现象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0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60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