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华古文化中的“超越”哲思:“轴心”与“转轴”

发布时间:2017-08-30 18:30

  本文关键词:中华古文化中的“超越”哲思:“轴心”与“转轴”


  更多相关文章: 轴心 转轴 超越 道法自然


【摘要】:近年来,国内在讨论思想文化的"超越"与"突破"问题时,常常关联到所谓"轴心时代"。其实,这是对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人类文明史有决定性的"转轴时代"(The Axial Age of Transcendence)论题的一种误译。他的本意是,在古代世界中,各地的高等文明在公元前800—前200年间不约而同地发生了"超越性的突破转变",凡经历过此转变的古代文明则能更新其生命力,延续成为现代的文明;否则,便成"明日黄花",被历史所埋葬。中文把应该译为"转轴时代"的"the axial age",误译为"轴心时代"。古代中华的"经书、经学、经术"("王官之学")以及之前的神话传说构成的"轴心",不但是其后诸子哲思腾跃"转轴"的基础,更影响了其"多元多层次"的"转轴"特性。最能表达中华古哲对"超越"理念论说的是孔子"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表达了一个人终生"不断地超越"的理念;而《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几乎道尽了公元前数千年间中华上古思想文化超越变化的大势——"道"或超越"自然",或为"自然"所超越。这远远地超越了西方止步于"上帝"的"超越"。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轴心 转轴 超越 道法自然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在讨论思想文化的“超越”与“突破”问题时,常常关联到所谓“轴心时代”。德国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一2969)在《历史的渊源与目的》(1949)一书中,提出对人类文明史有决定性的“转轴时代”(TheA万al掩e of Tran-scendence)论题。他认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京华;;中国何来“轴心时代”?(上)[J];学术月刊;2007年07期

2 张京华;;中国何来“轴心时代”?(下)[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3 陈启云;;中西文化传统与“超越”哲思[J];学术月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婷;;结构主义与历史主义在科学革命研究中的张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李t ;;上帝与空间——基督教世俗化语境中的牛顿空间学说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黄婷;邱德胜;;论夏平的彻底历史主义及其对科学革命观的解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许恒兵;;重新理解“偶然性”——基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路[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5 张宗友;从思想史的发展看西方天地之学传入中国的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童明;空间神化[J];建筑师;2003年05期

7 蔡贤浩;试论柯瓦雷的科学史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红;韩东晖;;科学革命与近代早期形而上学的转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1期

9 炎冰;;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何以可能[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刘胜利;;空间观的“哥白尼革命”——康德对传统空间观的继承与批判[J];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青;;有限论视域下宇宙图景的转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邓伟龙;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5 许恒兵;理解“历史规律”[D];南开大学;2009年

6 陶立霞;康德目的论及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8 季相林;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萌;融摄与对话:现当代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阎莉;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D];山西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登科;论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伟锋;以格洛—庞蒂的身体性空间为基础理解知觉的现象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现强;牛顿与普里戈金时空观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1年

5 段晓莲;试论科恩对哥白尼革命的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6 马驰骋;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的系统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咸伟;先秦师道的形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韦雅莉;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与宗教[D];西北大学;2005年

9 刘晓雪;布鲁诺再认识[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王莉;刘易斯·芒福德视野中的技术与城市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龙海;论黑格尔对东方艺术的误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3年01期

3 陈启云;;地理与人文动态互应考析之一:中西地理环境的比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吴泽;;"五四"前后"疑古"思想的分析和批判[J];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04期

5 吴昊;;黑格尔论东方艺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京华;论胡适“缩短”“拉长”两阶段的古史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邓军海;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8 黄丽丽;试论《汉书·艺文志》“诸子出于王官”说(上)[J];中国历史文物;1999年01期

9 李学勤;疑古思潮与重构古史[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本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从殷周之际到秦的统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姜广辉;从黄帝到孔子——前轴心时代的文化传统[J];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03期

3 陈启云 ,高专诚;中国古代历史意识中的人与时[J];开放时代;2002年03期

4 杨亚利;关于齐鲁文化的两个问题[J];理论学刊;2000年06期

5 杨青云;中国人“上帝”观念的演变[J];史学月刊;2002年06期

6 朱来常,翁飞;漫话人生与人的本质──关于文化价值体系的对话[J];江淮论坛;1995年02期

7 郝铁川;;帝的观念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的产生[J];历史教学;1986年05期

8 吴锐;论“神守国”[J];齐鲁学刊;1996年01期

9 徐仪明;互补创新:先秦社会思潮的基本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夏春涛;“上帝”观念和太平天国[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纪宝成;汉学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2 汝信;中国古代文明中人的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本文编号:760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60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