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贵胄学堂研究
本文关键词:陆军贵胄学堂研究
【摘要】: 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清政府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其中军事、教育现代化改革是这次维新的两个重要方面。清政府认为皇室应以揽握兵权、革新武备为第一要义,然而,官兵文化素质过低则是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成为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忠于清廷的军官,建立满族掌握的军队,以挽救大清王朝。在这种形势下,陆军贵胄学堂应运而生。它是一所培养新式军事人才的贵族学校,其学员主要来自于满、蒙、汉世爵大臣及其子弟。学堂自1906年6月正式开学到1912年3月停办,前后培养了两期学员,大概330多名。虽然没有达到满族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挽救统治危机的目的,但是陆军贵胄学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清政府锐意革新的一个展示窗口。学堂的设立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近代军人的看法,而且也改变了贵胄子弟的智识结构,推动了贵胄子弟的思想启蒙。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陆军贵胄学堂创办的背景;第二部分,分析了清政府对陆军贵胄学堂的规范与管理;第三部分,介绍了陆军贵胄学堂创办中的教员和学员;最后一部分,论述了陆军贵胄学堂的作用和所引发的历史反思。通过梳理陆军贵胄学堂的创办的历史背景和运行过程,以期对学堂教育、满汉关系、晚清政局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陆军贵胄学堂 军事教育改革 满蒙贵胄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前言6-12
- 一、选题意义6-7
- 二、研究动态7-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陆军贵胄学堂创办缘起12-18
- 一、军事改革背景12-13
- 二、教育改革背景13-16
- 三、解决八旗子弟的功名问题16-18
- 第二章 清政府对陆军贵胄学堂的规范与管理18-32
- 一、学堂的创办宗旨与章程的制定18-26
- 二、学堂的运作与管理26-32
- (一) 经费情况27-28
- (二) 管理人员的任用28-32
- 第三章 陆军贵胄学堂创办中的学员和教员32-55
- 一、学员32-51
- (一) 入堂考试32-37
- (二) 堂内学习生活37-48
- (三) 毕业去向48-51
- 二、教员51-55
- (一) 基本概况51-53
- (二) 堂内表现53-55
- 第四章 陆军贵胄学堂的作用及历史反思55-64
- 一、陆军贵胄学堂的作用55-61
- 二、陆军贵胄学堂引发的历史反思61-64
- 附表64-105
- 参考文献105-114
- 后记114-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晓烨;;清廷陆军部衙署主楼和陆军贵胄学堂的建成[J];装饰;2008年01期
2 哈恩忠;清末陆军部兴办军医学堂[J];历史档案;1999年01期
3 张世林;;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的历史变迁——从铁狮子胡同一号到张自忠路三号[J];北京档案;2011年01期
4 郭画;揭开伪陆军部长毙命之谜[J];紫金岁月;1995年06期
5 姜咥;名人的幽默[J];思维与智慧;2004年07期
6 许冠亭;对“陆军部关于派赴巴黎和会代表陆征祥等赴欧致驻日公使章宗祥电”的辨析[J];民国档案;2000年02期
7 张建军;北洋政府时期兵役状况述论[J];历史教学;2003年02期
8 杨龙光;;不寻常的机遇[J];中国民兵;1987年02期
9 丁进军;清末各地开设文报局史料[J];历史档案;1999年02期
10 苏全有;;论清末的裁驿[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傅因彻;谢宁;;庚戌辛亥年间全国预算与边防的辩论:立宪团体与民族民主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3 耿f;;孟斗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新公布的档案文献看英法联军侵华战争[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勇;;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5 陈伟桐;;杭州湾战事与淞沪战役[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6 俞辛q;;“满洲国问题”与日本的战时外交[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7 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与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8 彭雨新;;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财政的崩溃[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9 韩永利;;战时美国战略与“保持中国于战争之中”[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10 玉宇成;;梧州为坚定孙中山北伐决心做出不朽贡献——对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的再认识[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齐福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管窥清末民众兴学、毁学与殉学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刊编辑部 综合整理;中西合璧 华美典雅[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记者 严锋 谭卫兵 安江 蒋少清 王丙飞;美向海湾增调武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阿浓;“十字军战士”下岗 美陆军部长恼火[N];中国国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刘修兵;北京文保单位隐患多[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记者 宋德俊 吴海芒;尼泊尔美国将联合军演[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张晓军;差点摧毁伦敦的巨炮[N];中国国防报;2007年
8 张建国 张军勇;悠悠岁月话一战华工[N];中国档案报;2003年
9 沙子芬;清代邮传部面面观[N];中国邮政报;2006年
10 本报考察团;“全民皆兵”与“刺猬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翠;日本陆军派阀与战略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由来及其职能的演变(1947-199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安中;国民政府军事工业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研究(1941-1945年)[D];复旦大学;2011年
6 庄和灏;法国人视域下的清末变局与列强应变[D];浙江大学;2012年
7 陈学惠;俄罗斯军事改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何旭娟;张钫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迪香;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刚;军阀时代—清末民国新疆的政治变迁[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月然;陆军贵胄学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金玲;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李峰;民初陆军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自攀;爱德华·卡德韦尔陆军改革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涛;北洋陆军第三师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希;东三省陆军测绘学堂研究(1909-1920)[D];辽宁大学;2012年
7 王蕊;清末之《奏定学堂章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亚斌;晚清陆军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景若凡;清末练兵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0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4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