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0:14
本文关键词: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
【摘要】: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是影响一个国家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努尔哈赤揭开了统一女真各部和对外战争的序幕,建立了后金政权。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女真各部得到统一,汉人、蒙古人、朝鲜人的移入,使这一时期的东北地区处于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后金(清)的建立是边疆少数民族军事征服的产物,因此避免不了在统治过程中民族矛盾的产生。但是这些移民经过长期的相处,政治、经济利益趋于一致,为后金(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后金政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分别分析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统治时期辽沈地区的人口情况。 第二章,运用大量的史料对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的移民情况作了详细的论述。后金(清)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伐,统一了女真各部、俘获了大批的汉人,使漠南蒙古各部和朝鲜由“奉明”转为“事金”。后金(清)将战争俘获或者主动归附的这些人集中在辽东边墙附近,共同构成了后金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到关内、山东半岛或者朝鲜。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的移民对其入主中原的影响。首先,在大批汉族知识分子的辅佐下,后金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其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其次,大批汉族和朝鲜移民的移入,补充了后金(清)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对后金(清)农业的发展起了推广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后金(清)经济的发展,为其入主中原打下了夯实的物质基础;最后,移民增强了后金(清)的军事实力,,使其八旗制度得以完善,加速了明清易代的进程。移民的意义不仅在于后金(清)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移民建立起来的统一的精神文化和物质上的需求。这种在情感和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融合,促进了满洲共同体的形成。
【关键词】:清入关前 东北地区移民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2.4;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第一章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背景17-24
- 第一节 后金政权的建立17-19
- 一、努尔哈赤的崛起与建国称汗17-18
- 二、皇太极时期后金(清)政权的发展18-19
- 第二节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人口情况19-24
- 一、努尔哈赤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20-23
- 二、皇太极统治时期的人口情况23-24
- 第二章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移民情况24-51
- 第一节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人口移入24-40
- 一、汉族人口移入24-28
- 二、蒙古族人口移入28-37
- 三、朝鲜人口的移入37-40
- 第二节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汉人移出40-42
- 第三节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人口内部流动42-45
- 一、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各部的人口流动42-44
- 二、东海渥集诸部人口流动44-45
- 第四节 清入关前对东北地区移民的管理45-51
- 一、清入关前对东北地区移民的行政管理46-48
- 二、军事上的管理措施——八旗制度48-49
- 三、经济上的管理措施49-51
- 第三章 清入关前东北地区移民的影响51-58
- 第一节 对满洲共同体的影响51-53
- 一、有利于满洲共同体的形成51-52
- 二、有利于各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的融合52-53
- 第二节 对清入主中原的影响53-58
- 一、形成并完善了清的政治体制53-54
- 二、增强了后金(清)的经济实力54-56
- 三、扩大了后金(清)的军事力量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景芳;“三王”、续顺公所部“隶旗”考辨[J];北方论丛;1996年06期
2 王景泽;八旗与清初的军事胜利[J];北方文物;2000年01期
3 谢万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4 张士尊;明清战争爆发前满洲人口数字小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朴今海;17世纪朝鲜人流入东北及其对后金(清)社会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1期
6 张佳生;;论八旗入关前民族人口的迁徙集结及其作用[J];满族研究;2007年03期
7 赵云田;试论清太祖、太宗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J];北京师院学报;1980年02期
8 文钟哲;浅谈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跃;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银权;论降清汉族知识分子在清立国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7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8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