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在俄罗斯的译介及其文化意象
本文关键词:儒经在俄罗斯的译介及其文化意象
【摘要】:俄罗斯的汉学和中国学自18世纪初以降已历时近300年。俄罗斯的儒学在20世纪以前以对儒学经典的译介为主,直至20世纪初进入研究阶段,波波夫被视为俄罗斯儒学研究的奠基人。儒经的文化意象则由于不同的历史时代经历了由对人类价值共性的道统探寻到当代对团体及国家、政府及人民互动原则的政统关怀。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俄罗斯儒学 儒经译介 文化意象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儒学自汉代以降,便超越国家,传播到东亚,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学说。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汉学和中国学无论如何是绕不开对儒学的研究的。事实上,俄罗斯学人对中国儒经的译介和研究都代有人出,儒经亦作为一种“学术文本”与“思想体系”,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在俄罗斯大地“生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中;山水文化意象的生成及其演进[J];东岳论丛;1996年02期
2 张筝;习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郭萍;试论英文影片的汉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许莉;英译汉中的成语之忌[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谈国栋;蒲春红;;俗语中的文化意象及其翻译[J];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6 曲广泳;孟庆艳;;浅析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有效传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谭娟;;论汉英文化意象的理解和翻译[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何广惠;;论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传递(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3期
9 张志强;语境与文化意象词语的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胡榕;试论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白夜;;城市洋快餐空间扩散的文化解读——以南京麦当劳肯德基餐厅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韩然;;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显现出的文化意象[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余平;;“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晓绯;;浅析建筑造型几何美学文化意象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李凯华;;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吉灵娟;;论文化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意境传达[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缺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张建忠;孙根年;;基于文化意象视角的宗教遗产地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以五台山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一;建筑:放大地产文化意象[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彭宽;张继钢:让舞蹈浸透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孙郁;生肖里的学问[N];北京日报;2003年
4 时锦华;和谐致远 人文化成新境界[N];江苏法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陆峰 赵伟莉;动漫产业,能否多些《花木兰》[N];新华日报;2009年
6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 赵学敏;上海“寻找喜鹊”的人文生态意义[N];文汇报;2009年
7 记者 张卫婷 实习生 李生杰;追求柔美与酒泉元素的融入[N];酒泉日报;2010年
8 江帆;开启灵活多样的译介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徐葆耕;校歌与清华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杨易锋;“肚量”非凡的妙应寺白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徐峰;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婉鸿;论辜氏《论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国月;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选择及其文化亏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雯娟;毛泽东诗词五个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李艺洁;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莉莉;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常林;论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传递[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7 韦冰霞;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翻译的文化意象失落[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红波;表现与变异—原始神道与日本动漫[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9 游玉祥;从关联理论看商标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秀俊;《道德经》英译本的文化意象传真视角[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8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