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
发布时间:2017-09-21 07:23
本文关键词: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
【摘要】: 明朝统一辽东后,就在辽东设立学校,开展儒学教育;自洪武十七年至万历间,共设都司卫学十五所、永宁监学一所及自在州学一所,另有书院七座,随卫建立的社学二十五所。虽在数量上无法与内地府、州、县学相比,但在辽东教育史上却达到了空前完备的规模。与内地府、州、县学自洪武十六年就有岁贡生员不同,辽东都司卫学至成化二年才获得向国子监岁贡生员的资格。据现有史料统计,自此至明末,辽东共有岁贡765人。他们或经考试后被明廷直接选任为府、州、县学教官,或经“廷试”后入国子监肄业,再经“历事”而获得选任中央及地方各级行政官职的资格;由此,岁贡成为辽东都司卫学生员最主要的入仕之路。此外,辽东生员与内地生员一样自明初就可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出身;因明代辽东一直没有获得单独举行乡试的资格,故辽东士子必须到邻近省直参加乡试,初至山东,嘉靖十三年又改至顺天。自永乐十八年至崇祯九年,辽东士子共参加56科乡试,共考出208名举人;又以此为基础自正统十年至崇祯四年考中72名进士。由此形成了明代辽东士人建立在都司卫学基础之上的生员、岁贡、举人、进士四级宝塔式群体结构,成为明代辽东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及其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同时,因明代实行任官地域回避制度,故具有选官资格的辽东岁贡、举人、进士除少部分担任中央官职外,一般都是到辽东以外的各省、直任官,他们中的大部分官员都为任官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卫学 生员 科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明代辽东的学校12-30
- (一) 学校的设置12-18
- (二) 师资的设置与管理18-22
- 1、各学的师资编制18
- 2、辽东师资的来源18-21
- 3、师资的管理与考察21-22
- (三) 生员22-25
- 1、生员的来源与选拔22-23
- 2、生员的管理及生存状况23-25
- (四) 岁贡25-30
- 1、岁贡的开始与贡例25-26
- 2、岁贡人数26-27
- 3、岁贡任职情况27-30
- 二、明代辽东的书院与社学30-39
- (一) 书院30-36
- 1、明代辽东书院的设置30-33
- 2、书院生员来源及日常管理33-35
- 3、书院的功能与作用35-36
- (二) 社学36-39
- 1、社学的设立36-38
- 2、社学的规模38
- 3、社学的师资及教学内容38-39
- 三、明代辽东的举人39-62
- (一) 生儒应考乡试地点及解额的变化39-41
- (二) 举人人数及其地理分布41-44
- (三) 举人的任官状况44-62
- 四、明代辽东的进士62-70
- (一) 进士人数及其时段分布特点与原因62-65
- (二) 进士地理分布特点与原因65-67
- (三) 双籍进士的人数及其地理分布特点67-68
- (四) 明代辽东进士的历史贡献68-70
-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8-79
- 致谢7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恩荣;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梅芳;明代戏曲中举子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赵文彬;明代东北文献《医闾先生集》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9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