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浅析明末社会巨变与士风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26 17:23

  本文关键词:浅析明末社会巨变与士风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明末 社会巨变 士风 启蒙


【摘要】: 明末社会进入“天崩地坼”的时代,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作为这些变化的外在释放形式和重要标志就是社会风气的变化。从汉朝开始,尤其是东汉后期士林群体意识形成以来,士人以群体的方式关心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命运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公认的引领社会风气的方式。士人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群体,士人风尚不仅是整个社会风尚的引导者,而且也是衡量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尺度。处在明末社会转型时期的士人在社会巨变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士风,虽然遭到了被扼杀的命运,但其所蕴含的思想火花在晚清得以重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本文通过对明末社会巨变的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士风特征及其历史命运。 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明末的社会巨变,在经济领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领域,由于政治腐败,导致政坛黑暗;内忧外患的局面使明王朝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 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明末士风的特征,即冲破传统、挑战权威、思想活跃;趋利重商;黜虚务实、经世致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旧道德,倡导新伦理。 第三部分探讨了明末士风的历史命运,明末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明末士风高涨,思想活跃的局面。清朝建立后,由于扼杀了萌芽的新经济因素,使得明末士风遭到摧残。明末士风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气息,在晚清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火种里依然可以感受到明末士风的火花。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第二部分对明末士风的几个主要特征作了详细探讨和归纳,其中,趋利重商、追求自由、反对旧道德、倡导新伦理方面,以前的论著探讨较少。另外第三部分关于明末士风的历史命运,前人多从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其形成、被扼杀及历史重现的全貌比较详细的展现出来,使人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其来龙去脉。
【关键词】:明末 社会巨变 士风 启蒙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0
  • 一、社会巨变10-24
  • (一)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0-14
  • 1、工商业人口增多10-11
  • 2、城市的繁荣11-12
  • 3、货币制度白银化12-13
  • 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3-14
  • (二) 腐败黑暗的政坛14-19
  • 1、君庸臣贪14-16
  • 2、宦官专权16-17
  • 3、真才之士仕途艰难17-19
  • (三) 危机四伏的社会19-24
  • 1、官府暴敛与豪强横行19-20
  • 2、民乱、兵变与边患20-23
  • 3、新兴经济创造者命运悲惨23-24
  • 二、士风特征24-40
  • (一) 冲破传统、挑战权威、思想活跃24-28
  • (二) 趋利重商28-31
  • (三) 黜虚务实、经世致用31-35
  • (四) 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35-37
  • (五) 反对旧道德,倡导新伦理37-40
  • 三、明末士风的兴衰命运与历史影响40-50
  • (一) 特定社会环境造就了士风高涨、思想活跃的文化氛围40-42
  • 1、专制政权放松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40
  • 2、朱学的没落和王学的兴起40-41
  • 3、西学的传入41-42
  • (二) 清朝扼杀了萌芽的新经济因素、摧残了有近代气息的士风42-45
  • (三) 从晚清变法、革命的思想火种里感受明末士风的火花45-50
  • 1、批判三纲五常,解放思想45-46
  • 2、倡导兴民权46-47
  • 3、倡导工商立国47-48
  • 4、废除科举制度,培养新式人才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芳;;论明朝中后期贪风的特点及其原因[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2 吴伟逸;东林党争与晚明清流士大夫的历史命运[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3 樊树志;东林非党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潘建国;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陈宝良;;晚明文化新论[J];江汉论坛;1990年06期

6 刘宝村;为学、议政与救世——晚明东林党人的议政之风及其治学精神[J];江淮论坛;2004年01期

7 钱志熙;群体的影响与个体的超越──试探杰出文学家的成功规律[J];江海学刊;1996年01期

8 白艳玲;明代中后期士阶层对生存方式的探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9 陈文新;公安派诗学的重新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王杰;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J];文史哲;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924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24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