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传统民生方略与社会治乱

发布时间:2017-09-27 01:24

  本文关键词:传统民生方略与社会治乱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 民生方略 社会治乱


【摘要】:保障民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要政之一,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传统民生方略虽然周详备至,但本质上却是为了维护等级政治;它以轻徭薄赋等消极作为为主,而不是以发展生产、调节分配等积极作为为主;当政府不能不积极作为的时候,又总是增加百姓负担,并且缺少科学的精神。传统民生方略的实施在一定条件下会带来社会和谐与稳定,但最终不能避免社会矛盾的累积和爆发。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中国古代 民生方略 社会治乱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ZZ009)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维护皇权、整肃吏治与保障民生是我国古代政治的三大要政,是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最关注的方面和最集中的体现。在研究古代社会兴衰治乱历史现象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之所以兴盛和谐,是因为统治者以民为怀,关心民瘼;社会之所以衰败和混乱,是因为统治者以民为仇,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朝东;余同涛;;农民关系网络对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2 萧成勇;;传统伦理变革与社会公德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汪乾;;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源起与成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吴波;;基于合理行为理论的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鞠梅;;爱情:女性解放的最终归宿?——张欣的《为爱结婚》的女性视角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王强;;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历史时代起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黎良华;;文化差异、文化分层与差异、分层的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崔卓兰;杜一平;;行政评价制度与法律激励功能[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10 师英杰;;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诉求[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秦德君;张玲彤;;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董明;;民间力量成长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再造——对一个案例的经验阐释[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巴晓芳;;旅游开发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鄂西土家族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10 巩见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学[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立;员工工作友情、心理资本与建言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烨华;社会资本视域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升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志远;;在古代,新君即位总有“异兆”[J];乡镇企业科技;1998年02期

2 王盛恩;;中国古代史学关注现实精神的扭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刘祥学;;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宋镇豪;;中国古代“集中市制”及有关方面的考察[J];文物;1990年01期

5 微夫;中国古代“人、财”问题断想[J];四川财政;1995年05期

6 刘韶军;;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J];南都学坛;2008年01期

7 彭干梓;;中国古代辉煌的农业教育与“新重农主义”[J];职教论坛;2007年09期

8 张博颖;陈菊;;关于中西道德与法律结合思想之评析[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9 王自玲;;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10 丁勤;;视觉的阐释——中国古代帝王图像的文化意蕴与社会功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李久昌;;“天下之中”——中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07年

2 祝照;鉴往而知来[N];中国教师报;2008年

3 记者 黄晓华邋实习生 王彩虹;辨证地看待古代科举制度[N];海南日报;2007年

4 袁济喜邋陈建农;“重修”中国古代廉耻文化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刘信君;中国古代“羁縻”思想与东北边疆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黄敏兰;为古代政治制度辩护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历史意识吗?[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李 艳;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贵族风度[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何宁生;中国古代对官吏道德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4年

9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4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郭冰;明清时期“水浒”接受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海艳;中国古代孝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伟;论中国古代反贪惩贿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丁长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刘福民;中国古代重民思想的现代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宋红玉;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6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26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