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吴文化的发生特质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8 14:16

  本文关键词:吴文化的发生特质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吴文化 泰伯开吴 文明对角线 历史价值


【摘要】: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对吴文化进行考察,进而寻求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上把握吴文化的历史价值。泰伯奔吴不仅在中华文明腹地上产生了对角线的文化效应,而且体现出一种崇高的品德,开启了此后吴文化的"三个第一"。在中国古代南北冲突中,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后方和后劲之所在,它提供的回旋之地,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的关键。经过2000年吴地民众的经营,最终形成了粮仓、商城、智库三位一体的吴文化基本特征。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关键词】吴文化 泰伯开吴 文明对角线 历史价值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考察吴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上把握吴文化的历史价值,是推进吴文化研究的学理深度的一个关键。众所周知,泰伯被尊为吴国和吴文化的始祖。3000多年前,泰伯南奔开发江南,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具体效果。这里在六七千年前就出现了马家浜文化、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澄;吴文化的基本精神[J];常熟高专学报;1997年04期

2 方汉文;关于吴文化的源起[J];寻根;2002年06期

3 陈辽;明清小说与吴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2期

4 郑利萍;吴文化与当代文学创作[J];江南论坛;2003年03期

5 王涛;紫砂陶器与吴文化现象初探[J];景德镇陶瓷;2004年02期

6 浦学坤;吴文化研究是一个大课题[J];江南论坛;2001年03期

7 周锦屏;连云港境内吴文化遗存的初探[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8 缪步林;吴文化对苏州古城规划建设与繁荣发展的影响[J];档案与建设;2003年11期

9 玉良;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工程──记无锡市吴文化公园[J];中外文化交流;1994年03期

10 许海泉;'96吴文化研讨会在锡山市召开[J];学术月刊;199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国;;东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高燮初;;略论吴文化在长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3 ;“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吴学研究所拟邀请代表名单[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4 胡发贵;;论“至德”的历史内涵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5 肖梦龙;;六朝时期镇江的崛起和显要地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6 沈道初;;略论六朝史促进了吴地文学艺术的发展[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7 沈炳春;沈苏杰;;吴中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和规划理念探索[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8 ;“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拟邀请代表名单[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9 周云飞;;苏州民居色质释疑有感[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贺评;;游精品园林 品吴地文化——网师园艺术特色浅析[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东;文化深处的电子文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范达;2009年中国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无锡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何春辉;无锡:在“吴文化”坐标上定位城市[N];华东旅游报;2009年

4 首席记者 单红;传承 创新 惠民[N];无锡日报;2011年

5 江南;奥运缶将首度亮相演出[N];华东旅游报;2009年

6 卢易;“向吴文化的首次高峰致敬”[N];无锡日报;2011年

7 金陵;吴文化博览园全面启动建设[N];建筑时报;2008年

8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张永超;苏州虎丘地区将打造成吴文化核心区域[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通讯员 金研 本报记者 宗文雯;为了留住吴文化的活化石[N];苏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英洁;梅村擦亮“江南第一古镇”品牌[N];无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露璐;乡村经济伦理的苏南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立新;南社苏州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学;吴文化与中学德育资源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丽娜;转型与创新:论苏州作家作品中吴文化的现代意识[D];苏州大学;2011年

3 陈翔燕;吴文化视域下的无锡饮食特色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曾佳佳;论学校文化建设中区域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D];江南大学;2009年

5 宋润民;试论苏州老字号商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延续与观念更新[D];苏州大学;2007年

6 陆晓俊;吴文化特色古建筑装饰图案艺术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陈韶军;外部利润、产权博弈与制度变迁[D];扬州大学;2008年

8 吴宇玉;江村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李亦婷;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产品语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3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