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古代过失概念的当下解析

发布时间:2017-09-29 20:35

  本文关键词:古代过失概念的当下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过失 犯罪故意 意外事件


【摘要】:古代对犯罪过失的认识从其与犯罪故意的区别开始,然后在其内部形成了有认识过失与无认识过失,并逐渐注意到了犯罪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差异。但在结果责任时代,对犯罪过失、意外事件予以同等处理。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关键词】犯罪过失 犯罪故意 意外事件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古代关于过失的史料浩如烟海,难以逐一列举,本文选取古代有关过失的典型称谓或论述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明了犯罪过失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也能够藉以确定犯罪过失曾经的外延大小,为犯罪过失理论的建构提供精当的历史根据。一、眚灾肆赦一般认为,最早记载过失的史料是《尚书舜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庆飞;近代中国刑法中的“故意过失”学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琪;刑事视野中的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锡盛;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刑事法律制度[J];比较法研究;1991年03期

3 刘东根;信赖原则及其在交通肇事罪中的应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迟丹;容许的危险理论及在业务过失犯罪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祖书;浅析和谐社会视域中犯罪的社会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舒洪水;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闫晓君;;汉初的刑罚体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胡承武;试论对犯罪被害人的救济途径[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田兴洪;论医疗事故罪的几个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吴丙新;危险犯概念的再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4 何承斌;贪污犯罪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陈雄飞;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7 崔胜实;过失渎职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薛菁;魏晋南北朝刑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曾加;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雷;清代狱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2 李方平;交通肇事罪逃逸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3 文慧科;杜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孟志成;汉代对秦律的因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干举;医疗事故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田兴洪;医疗事故罪构成特征及法定刑配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马建全;论共同犯罪成立的理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韩光军;关于认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若干问题[D];湘潭大学;2003年

9 黄润恒;交通肇事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10 白承君;论刑法的谦抑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4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44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