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形成及演变
发布时间:2017-09-30 01:09
本文关键词: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形成及演变
【摘要】:东北地区在清朝统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清朝的发源之地。清朝入关后以及完成统一后,对东北和内地采取了不同模式的治理方式。在军事方面,采取八旗驻防。清朝的二百多年间,东北八旗的驻防随着时代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说东北八旗伴随了清朝的始末。研究清代东北八旗驻防的模式对于研究清朝的军事乃至我国军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清朝建立到清朝的灭亡,分析了清朝二百多年,东北八旗的建立,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研究得出清代八旗的发展兴亡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分析清代八旗的组织状况,旗民的生活状态,对我国社会历史的演变发展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是以尼布楚条约为时间界限来论述条约 签订前的三大驻防区的形成及其下设的驻防点;第二部分是阐述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驻防区的发展;第三部分是讨论驻防八旗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保卫边疆、定期巡边、生产职能、文化职能、保卫封禁、城市开发等方面,以及随着东北地区面临严峻的侵略形式和清末新政的展开,促使八旗驻防做出一些职能上的调整;第四部分是阐述清末东北八旗驻防的衰落,从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大将军驻防区分别阐述,,论述了东北八旗向新军的过渡,以及三大驻防区的裁撤,并对衰落原因做了归纳,主要原因在于武器落后、战争死伤以及驻防职能的萎缩;最后第五部分是针对八旗驻防制度所做的一个评价。
【关键词】:八旗 军事 东北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E295;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0.1 驻防八旗的定义9
- 0.2 东北驻防八旗研究的现状9-12
- 0.3 驻防八旗研究的不足之处12
- 0.4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12-13
- 1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三将军驻防区13-29
- 1.1 盛京留都驻防区13-21
- 1.1.1 盛京驻防14
- 1.1.2 副都统驻防区14-19
- 1.1.3 边门驻防19-21
- 1.1.4 堡垒驻防21
- 1.2 吉林驻防区21-25
- 1.2.1 吉林驻防21-23
- 1.2.2 副都统驻防区23-25
- 1.2.3 边门驻防25
- 1.3 黑龙江驻防区25-29
- 1.3.1 黑龙江驻防25-26
- 1.3.2 齐齐哈尔驻防26-27
- 1.3.3 墨尔根驻防27
- 1.3.4 呼兰驻防27-29
- 2 尼布楚条约后八旗驻防的强化29-33
- 2.1 盛京驻防区29-30
- 2.2 吉林驻防区30-31
- 2.3 黑龙江驻防区31
- 2.4 小结31-33
- 3 驻防八旗的职能33-42
- 3.1 抗侵平叛33-34
- 3.2 定期巡边34-35
- 3.3 生产职能35-36
- 3.4 文化职能36-38
- 3.5 保卫封禁38
- 3.6 城市开发38-39
- 3.7 清末东北驻防职能的变化39-42
- 3.7.1 协助清政府实施新政40
- 3.7.2 东北军事的现代化40-41
- 3.7.3 进行社会治安管理41
- 3.7.4 清理旗地41-42
- 4 清末东北驻防八旗的衰落42-47
- 4.1 盛京驻防区42-43
- 4.2 吉林驻防区43-44
- 4.3 黑龙江驻防区44
- 4.4 衰落原因44-47
- 4.4.1 武器落后44-45
- 4.4.2 战争死伤45
- 4.4.3 驻防职能转变45-47
- 5 评价47-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鹏;;清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管理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3期
2 潘景隆;吉林八旗军的兴衰[J];历史档案;1989年03期
3 吴雪娟;康熙年间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创建[J];满语研究;2004年02期
4 谢春河;;清初瑷珲驻防八旗研究[J];满语研究;2006年01期
5 马协弟;驻防八旗浅探[J];满族研究;1985年02期
6 赵志辉;满洲的勃兴与民族的融合——兼谈民族文化关系[J];满族研究;1987年04期
7 田志和;论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兴衰[J];满族研究;1992年02期
8 张其卓;岫岩、凤凰城城守尉之沿革[J];满族研究;2005年03期
9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布特哈八旗建立时间考辨[J];满族研究;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945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4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