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真人西游记》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春真人西游记》研究
【摘要】:《长春真人西游记》是继晋法显《佛国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之后,一部重要的道教游记文献。此书问世不久,由于遭到佛教徒与儒士对全真教的抨击及全真教的衰落而渐渐不为世人所知。全书内容丰富,不仅对丘处机的西行路线、山川物产、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进行了详细地记录,还对丘处机西行途中所作的诗歌以及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几次论道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反映了全真教在蒙元的传播以及对蒙元统治阶层的影响。 本文从文献学视角,结合版本学、文化学理论与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是从蒙元的历史文化概况、全真教的兴起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的产生的时代语境。由于蒙元统治者在西进、南下征战过程中注意到全真教在中原地区的重要影响力,征召并礼遇全真教首领丘处机,以有利于顺利统治中原地区;而以丘处机为首的全真教派审时度势,先后拒绝了金和南宋政权的征召,远赴西域追随成吉思汗,究其原因,既是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寻求强有力的支持者,也是秉承全真教宗旨,早日结束战乱,欲救北方民众于苦难之中。二是分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问世后在元代的沉浮和对后世的影响。丘处机一行成功西游,得到了蒙元统治者的礼遇并获得了众多特权,全真教得以迅速地发展。但全真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侵害了佛教徒和儒士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以耶律楚材为首的儒士和佛教徒的抨击。元代宫廷一场大规模的佛道之争,以全真教的全面溃败而结束。该书也因此而鲜为流传,直到清代中叶以后,由于舆地之学的兴起,越来越受学者的重视,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其文献价值亦得到凸显。三是探讨了《长春真人西游记》的文献价值。其一为史料价值,为研究蒙元时期北方乃至西域历史地理、丘处机西征路线及历史意义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二是宗教价值。作为一部宗教游记,,记载了大量的道教诗歌和西行传教活动等资料,为后世研究全真教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三是民俗价值。书中大量记载了关于蒙古以及中亚地区民族的风土人情、山川物产、生产生活、等难得的资料。其四是文学价值。该书录有丘处机西行途中所作的道教诗歌,这些诗歌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同时,继承和发展了文学游记体裁的内容。 总之,《长春真人西游记》作为一部道教游记文献,在中国文化史、中西交通史和宗教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很高的文献价值。 全文共4.5万字,共分正文三章以及绪论、结语、参考文献等六部分。
【关键词】:长春真人西游记 丘处机 全真教 文献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 选题背景及学术意义8-9
- 二、 学术史概述9-11
- 三、 基本理论与方法11-12
- 四、 学术目标12
- 五、 重点和难点12-13
- 第一章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产生语境13-27
- 第一节 蒙元历史文化概况13-16
- 一、 蒙元的兴起13-14
- 二、 蒙元历史文化概况14-15
- 三、 蒙元宽容的宗教政策15-16
- 第二节 全真教在北方的传播16-20
- 一、 全真教的兴起与发展16-18
- 二、 丘处机与全真教18-20
- 第三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诞生20-27
- 一、 丘处机西游动因20-24
- 二、 丘处机西游路线24-25
- 三、 李志常与《长春真人西游记》25-27
- 第二章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命运27-35
- 第一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内容与版本27-28
- 一、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内容27
- 二、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版本27-28
- 第二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对全真教的影响28-31
- 一、 丘处机西游之作为28-29
- 二、 全真教的空前发展29-30
- 三、 耶律楚材对丘处机及《长春真人西游记》的抨击30-31
- 第三节 元代宫廷佛道之争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命运31-35
- 一、 元代宫廷佛道之争31-33
- 二、 佛道之争后全真教失势的原因33-34
- 三、 清代学者对《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关注34
- 四、 《长春真人西游记》在国外的影响34-35
- 第三章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文献价值35-46
- 第一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史料价值35-38
- 一、 历史地理价值35-36
- 二、 历史价值36-37
- 三、 天文学价值37
- 四、 宗教学价值37-38
- 第二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民俗价值38-41
- 一、 有关蒙古及中亚地区习俗情况的记录38-39
- 二、 各地宗教信仰的记录39-40
- 三、 各地经济生产习俗的记录40-41
- 第三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文学价值41-46
- 一、 西行诗歌的文学价值41-44
- 二、 对游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44-45
- 三、 日记游记体裁的发展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1
- 后记51-52
- 个人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虹;;丘处机身后嗣教宗师再考辨[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刘学雷;;唐四仙姑及相关问题考[J];齐鲁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3 兰拉成;;试论丘处机与陕西之因缘——兼论《x返拇醋鱗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洪权;;论金元时期全真教的物质消费特征[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5 祝一勇;;“愚”:谈《射雕英雄传》中人物郭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新垣平;;小龙女身世考证[J];文苑;2011年08期
7 郭健;;百回本《西游记》作者非元代全真教道士辨[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8 赵玉玲;;丘处机“真行”思想与社会关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长喜;;浅论王U喆唇ㄈ娼痰睦繁尘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10 徐庆康;冯培林;;烟台昆嵛山哈鲁罕大王令旨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国;;金元时期全真教在山西活动探索[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邓红蕾;;论丘处机道教教育文化学的思想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舜华;;关于《西游记》作者的追寻及其文化现象问题[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曹艳英;叶桂桐;;论胶东地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李安纲;;《西游记》学发展源流论略[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安纲;;吴承恩不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叶新民;;元上都的驿站[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9 阎凤梧;李安纲;;明清《西游记》文化思想研究概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百进;;西安城东两宫规划探微[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越利;丘处机对民族团结和元朝统一中国的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夏丹邋通讯员 胡国峰;丘处机:修建太虚宫传播道教文化[N];烟台日报;2008年
3 孔令涛;丘处机雪山鸣道[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左洪涛;金庸小说对宋金时期全真教马钰的诠释[N];文艺报;2006年
5 张海庭邋刘学雷 记者 张景亮;全真教祖庭神清观修复落成昆嵛山[N];烟台日报;2008年
6 李德生;英美烟公司“老道卖剑”烟画[N];经理日报;2007年
7 苟文华;宝鸡赋[N];陕西日报;2008年
8 北京 徐燕;亦幻亦真 精彩尽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玲 通讯员 宋英华;小昆嵛山:全真教嵛山派的“孕育地”[N];威海日报;2008年
10 肖春飞;曾被严寒冰雪改变的历史[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廷琦;金元全真心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洪权;全真教与金元北方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宋晓云;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言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李成文;宋元之际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06年
7 杨忠谦;大定诗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文华宝;画为心印[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9 郭健;道教内丹学与《西游记》[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刘全芬;南宋金元新道教孝道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靖;《长春真人西游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慧;金代全真教文人马钰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关海龙;金代全真道教主马钰词探析[D];宁波大学;2011年
4 李闻;金代全真教道士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树清;崂山僧道之争刍议[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光福;王志谨心性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建顺;天水玉泉观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欢;《西游原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春尧;耶律楚材哲学思想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柴琼;元散曲隐逸作品代表作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9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498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