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阳地区农业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0:14
本文关键词:清代南阳地区农业地理研究
【摘要】: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达到高峰并出现停滞的趋势,同时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南阳位居我国南北过渡带,地跨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因而南阳农业历史地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南北过渡带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地域布局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清代南阳农业呈现出若干重要特点,也出现了一系列农业地理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解决农业中的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粮食的供需平衡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等,这些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所以研究清代南阳地区农业地理的特点,自然、社会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等,揭示此时期南阳农业发展演变的规律,对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和整个中原经济区历史农业地理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区域断代农业史方面的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清代南阳地区的农业地理问题。 第一章介绍了南阳地区的自然概况和社会发展环境。首先,从自然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划两方面,对本文的研究区域作一界定,这是清代南阳农业开发的背景,并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农业开发的历史基础、清代兴农政策等几方面,论述了清代南阳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章论述了清代南阳地区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消长状况。分别就清代初期、清代中期、清代后期南阳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状况作了具体分析。 第三章论述了清代南阳地区的土地垦殖和利用,以及土地垦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论述了清代南阳地区的水利建设,主要探讨了水利事业发展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清代南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个方面,论述了其种植状况及区域分布特点。 第七章论述了清代南阳地区的自然灾害,分析了几种主要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探讨了清代南阳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系统地认识了解清代南阳的农业地理状况,复原其历史面貌,从而为历史农业地理和区域开发史的研究及学科发展作出一点贡献,而且可以为今天南阳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史鉴意义。
【关键词】:清代 南阳 农业地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0;K2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18
- 一、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二、选题缘由和意义13-15
- 三、研究现状15-17
- 四、研究目的和方法17-18
- 第一章 南阳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8-28
- 第一节 南阳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18-23
- 一、地理位置18
- 二、地质地貌18-20
- 三、气候与土壤20-21
- 四、水文21-22
- 五、植被与动物22-23
- 第二节 清代南阳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23-28
- 一、清代以前南阳农业发展历程23-26
- 二、清代南阳地区的兴农政策26-28
- 第二章 清代南阳地区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8-37
- 第一节 清代南阳人口的历史发展28-35
- 一、民籍28-29
- 二、清代南阳人口的阶段特点29-35
- 第二节 清代南阳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原因35-37
- 一、南阳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35
- 二、南阳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35-37
- 第三章 清代南阳地区的土地垦殖37-44
- 第一节 清代南阳耕地的历史发展37-42
- 一、清初战争抛荒和初步垦殖阶段37-39
- 二、清中期深入垦殖阶段39-40
- 三、清后期复垦和田亩的增加阶段40-42
- 第二节 清代南阳耕地的空间分布差异42-44
- 一、土地开垦重心区域的转移42
- 二、耕地增长和分布的空间差异42-44
- 第四章 清代南阳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44-54
- 第一节 清代以前南阳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44-49
- 第二节 清代南阳水利及农业发展状况49-54
- 一、清代前期南阳水利发展状况49-51
- 二、清代后期南阳水利的衰败51-54
- 第五章 清代南阳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及地域分布54-63
- 第一节 几种主要的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及分布54-57
- 一、小麦的种植与地理分布54-55
- 二、粟、菽等杂粮的种植和地理分布55-56
- 三、水稻的种植和地理分布56-57
- 第二节 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的引种57-63
- 一、玉米的引入与传播57-59
- 二、甘薯的引入与传播59-61
- 三、马铃薯的引入与传播61-63
- 第六章 清代南阳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分布63-71
- 第一节 棉花的种植与分布63-64
- 第二节 油料作物64-66
- 一、花生64-65
- 二、芝麻65-66
- 第三节 染料作物66-68
- 一、蓝草66-67
- 二、红花67-68
- 第四节 嗜食作物68-71
- 一、烟草68-69
- 二、罂粟69-71
- 第七章 清代南阳地区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71-76
- 第一节 几种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危害71-74
- 第二节 清代南阳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74-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2
- 后记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祥;;我国清代自然灾害与小农经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吴滔;明清雹灾概述[J];古今农业;1997年04期
3 冯焱;历史上水旱灾害及其影响[J];海河水利;1995年05期
4 王兴亚;清代河南集市贸易及其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2期
5 崔来廷;;略论明清时期的河南怀庆商人及贸易网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邓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J];历史档案;2000年01期
7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J];历史研究;1995年04期
8 许檀;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9 高建国;;灾害学概说[J];农业考古;1986年01期
10 邹德秀;;中国古代农业与中国社会发展[J];农业考古;1989年02期
本文编号:967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75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