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制度研究
【摘要】: 宋朝是我国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并最终形成“北轻南重”经济局面的时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大量南迁,两宋王朝更加注重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对西南少数民族上层酋长和下层平民的封赠即成了两宋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统计、归纳综合等方法,运用历史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两宋王朝之西南少数民族封赠情况的梳理,总结出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官职特点和规律以及两宋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封赠制度的历史影响。 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学术意义,学术界对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制度的研究现状,文中“西南地区”、“归明人”、“羁縻制度”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所使用的研究资料和撰写本文所应用的研究方法。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两宋王朝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的封赠情况,其中包括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上层的封赠和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平民的封赠这两节内容。第一节包括对西南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归附封赠、纳贡封赠、立功封赠、归降封赠和其他封赠。第二节包括对西南少数民族平民的归明封赠、立功封赠、饥荒封赠和其他封赠。对上层首领的封赠基本上是以封为主,封与赠相结合,而对平民的封赠则是以赠为主。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两宋王朝对西南非羁縻州少数民族的封赠情况,其中包括对大理政权上层统治阶级的封赠和对大理政权控制下的边境民族的封赠这两节。第一节包括对大理国王的封赠和对大理贵族的封赠。第二节包括纳贡封赠和其他封赠,主要针对大理政权控制下的黎州诸蛮而言。两宋王朝对西南非羁縻州少数民族的封与赠,基本上是围绕其上层首领展开的。由于这些地区与宋王朝关系不紧密,所以对这些地区下层平民的封赠鲜见于史料。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总结。总结部分主要包括两宋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所授官称官职的特点、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封赠的影响和对大理政权封赠的影响这三节。第一节通过对两宋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情况的整合分析,总结出两宋王朝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受封官职的特点,即宋朝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注意实行宋朝和少数民族地区两种职官制度;宋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所授官称官职,虚衔职名占很大比例,远近有别,除了一部分与宋制相同外,相当一部分是沿用了唐、五代的官制而且参以各族习俗相沿之称;宋朝对羁縻州首领的封官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出现了“公推”亲党及以“牙职典州事”的情况。在第二、第三节中都分别从政治、军事等方面阐述了两宋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封赠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宋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封赠,利多弊少,总体来说起到了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和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利于民族融合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正文之后是附录部分,是对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情况的列表归纳。
【关键词】:两宋王朝 西南 少数民族 封赠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7
- 一、选题缘由与学术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4
- 三、相关概念界定14-16
-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的封赠17-39
- 一、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上层的封赠19-34
- 二、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平民的封赠34-39
- 第三章 对西南非羁縻州少数民族的封赠39-42
- 一、对大理政权上层统治阶级的封赠39-40
- 二、对大理政权控制下的边境民族的封赠40-42
- 第四章 总结42-51
- 一、对西南少数民族所授官称官职的特点42-43
- 二、对西南羁縻州少数民族封赠的影响43-50
- 三、对大理政权封赠的影响50-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56-69
- 后记69-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玉;;通货膨胀与南宋王朝的倾覆[J];文史春秋;2011年06期
2 杨慧淑;;北宋年间汴河漕运[J];河南水利;2000年01期
3 疏闻;;黄袍加身[J];民间文学(故事);2011年08期
4 李国文;;赵匡胤不杀士人:中国历史上的“民主”高峰[J];科学大观园;2011年17期
5 鲍亚民;;古诗词中的列锦[J];今日中学生;2011年13期
6 李家玉;;“胀破”的南宋王朝[J];青年博览;2011年18期
7 陆德华;;包公辞朝(二人转)[J];戏剧文学;2011年08期
8 郑向东;;宋代专卖制度与北边驻军[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9 覃洁贞;;略论宋代社会文化与审美风尚[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0年05期
10 常强;;刚直的北宋名相寇准[J];文史天地;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省九江市钱币学会课题组;;广宁监研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2 葛楚英;;谈《水浒》的“忠义”[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3 李永先;;如何评价《水浒传》的征辽部分[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4 卫志斌;魏勇;;浅论宋代的钱荒及其成因[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5 苗春德;申淑琴;;程颢、程颐道德教育思想浅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顾奎相;;第一讲 宋太祖赵匡胤的三篇杰作[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7 水赉佑;;备尽众体,一代师表[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8 唐富龄;;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9 程大鲲;;清代诰敕命制度探析[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10 王利器;;《水浒》的真人真事(续完)[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構;长篇历史小说《赵宋王朝》还原大宋气象[N];文艺报;2006年
2 墨斗;赵宋王朝的稳定之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柏红秀(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被自己打败的赵宋王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杭州市委书记 王国平;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N];学习时报;2008年
5 王淼;一个王朝的华丽背影[N];温州日报;2008年
6 刘熙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从宋朝看富国与强军的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萧易;四川五十二年的抗蒙战争[N];成都日报;2006年
8 郭平波 宋延广;山东老恩县的来历[N];联合日报;2010年
9 曾枣庄;文化盛世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李全德 教授;梦里花落知多少[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云筝;宋代外交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河北大学;2007年
3 王青松;南宋军事领导体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吕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6 赵莹波;宋日贸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东琳;两宋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封赠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肖全良;信息控制与边疆安全[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山;宋朝孝德教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刘永生;两宋中央与大理政权关系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燕;宋代对民间巫术犯罪的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文慧;宋代广南西路对外贸易初探[D];暨南大学;2006年
7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英;论两宋使北诗[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丹;宋代榷酒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9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91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