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两晋之际南迁流民所引起的人地矛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4:20

  本文关键词:两晋之际南迁流民所引起的人地矛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晋之际 人地矛盾 流民


【摘要】:两晋之际大量北民南迁,由于南迁流民分布较为集中,且短期内耕地有限,从而产生了中国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地矛盾。该矛盾是主客矛盾、侨姓大族与吴姓大族矛盾、司马睿集团与其他势力博弈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考量人地矛盾的发生背景、产生原因、特征、出路以及影响,以理解该时期的相关政治、经济和军事现象,从而阐释相关历史现象。总体来看,两晋之际人地矛盾的存在具有多重特征。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扶持,流民自力更生,加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最终将此问题解决。此次人地矛盾的影响深远,对南方地区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皆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人地矛盾存在的背景下,才会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现象出现。 本文第一章为人地矛盾的产生背景,主要分为:一、频繁的战争和人口流移;二、多重矛盾的交织和作用;三、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四、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第二章为人地矛盾发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流民自身因素;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管理不善;三、南方地区支援和吸纳流民的能力有限;四、江南的既有开发达到一定程度;五、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第三章为人地矛盾的特征和表现,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相关人地矛盾之比较;二、荆、湘地区流民的代表性;三、人地矛盾的特征和表现。第四章为人地矛盾的出路,具体出路如下:一、将流民转化为军士或兵户;二、政府采取经济措施支持;三、投靠大族沦为佃客、僮客或衣食客等;四、政府俸禄制度的支撑;五、利用财富购买粮食:六、普通民众自力更生。第五章为人地矛盾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地矛盾对南方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综合影响;人地矛盾对南朝所进行的讨伐蛮越战争的影响;人地矛盾对兵户制度和良贱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两晋之际 人地矛盾 流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3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绪论8-17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8-10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0-15
  •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7
  • 第一章 人地矛盾的产生背景17-24
  • 第一节 频繁的战争和人口迁移17-18
  • 第二节 多重矛盾的影响18-20
  • 一、北人与南人的矛盾18-19
  • 二、南迁北人内部的矛盾19
  • 三、南人内部的矛盾19-20
  • 四、民族之间的矛盾20
  • 第三节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20-23
  • 一、人口的增殖和土地的大量开垦20-21
  • 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21
  •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21-23
  •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23-24
  • 第二章 人地矛盾的成因24-42
  • 第一节 流民自身因素的影响24-28
  • 一、流民的数量与具体分布24-27
  • 二、流民为“自卫”而形成的“结聚”27
  • 三、流民迁居地的选择27-28
  • 第二节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理28-31
  • 一、中央政府的不当管理28-31
  • 二、地方政府的管理欠缺31
  • 第三节 南方地区吸纳流民的能力31-33
  • 一、自然灾害的限制31-32
  • 二、自然地理因素和人为灾祸的阻碍32-33
  • 三、江南大土地所有制吸纳流民的能力33
  • 第四节 南方地区的既有开发程度33-40
  • 一、水稻生产技术的较高水平34-35
  • 二、纳入实际行政管辖范围的扩大35-36
  • 三、户口总量的增长36-40
  • 第五节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40-42
  • 第三章 人地矛盾的特征和表现42-53
  • 第一节 相关人地矛盾之比较42-45
  • 一、与建安十八年之人地矛盾的比较42-44
  • 二、与荆州地区人地矛盾之对比44-45
  • 三、与其他地区人地矛盾之比较45
  • 第二节 荆、湘地区流民的代表性45-50
  • 一、荆、湘地区流民占南方地区总户口的比例45-47
  • 二、荆、湘地区流民占荆、湘地区总户口的比重47-48
  • 三、荆、湘地区流民总数与南迁流民总数之对比48-49
  • 四、荆、湘地区流民在阶层方面的代表性49-50
  • 第三节 人地矛盾的特征和表现50-53
  • 一、人地矛盾在规模方面的特征50
  • 二、成因的特殊性50-51
  • 三、人地矛盾的特殊作用与表现51-53
  • 第四章 人地矛盾的出路53-60
  • 第一节 多重措施的作用53-57
  • 一、将流民转化为军士或兵户53-56
  • 二、综合经济措施的支持56-57
  • 四、政府俸禄的保障57
  • 第二节 流民自身的多重努力57-58
  • 一、投靠豪族沦为佃客、僮客和衣食客等57
  • 二、利用财富购买粮食57-58
  • 三、普通民众的其他自力更生途径58
  • 第三节 自然灾害和战乱的作用58-60
  • 第五章 人地矛盾的影响60-72
  • 第一节 人地矛盾对南方地区政治和经济的综合影响60-64
  • 一、人地矛盾与南方地区的政治60-61
  • 二、人地矛盾对南方地区开发和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影响61
  • 三、人地矛盾对南方地区水稻生产技术和耕作方式的作用61-64
  • 第二节 人地矛盾对讨伐蛮越的影响64-67
  • 一、孙吴讨伐蛮越的情况分析65-66
  • 二、刘宋时期讨蛮情况探究66-67
  • 三、两晋之际的讨伐蛮越情况67
  • 第三节 人地矛盾与两晋之际的兵制67-70
  • 一、人地矛盾与兵户制度67-69
  • 二、人地矛盾与募兵制和征兵制69-70
  • 第四节 人地矛盾的其他影响70-72
  • 一、人地矛盾与良贱制度70
  • 二、人地矛盾与民族交融70-72
  • 结语72-73
  • 附表73-75
  • 参考文献75-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石;;中古门阀制度的衰落与良贱体系的瓦解[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2 胡阿祥;东晋南朝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述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许辉 ,方亚光;西晋末年长江中游流民暴动的原因及其性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4 李天石;试论南朝奴客的身份问题——以刘宋符伍问题的讨论为中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许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J];史学月刊;1985年05期

6 李恒全;郭智勇;;经济结构整合与六朝商品经济的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李天石,张文晶;试论曹魏士家制度对中古贱民身份制的影响[J];学海;2004年06期

8 何德章;六朝南方开发的几个问题[J];学海;2005年02期

9 傅兆君;;六朝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在新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J];学术月刊;1992年11期

10 张承宗;;六朝江南妇女的经济活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968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8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