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松嫩草原三蒙旗放垦述略
发布时间:2017-10-04 09:04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松嫩草原三蒙旗放垦述略
【摘要】:清朝时期,政府实行盟旗制度,并划分了旗界,各旗蒙民的活动范围被固定在旗界以内。东蒙古地区喇嘛教的盛行使蒙地人口减少、日渐衰弱,大量闲置的土地给放垦提供了物质条件。清朝中后期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华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很多华北流民到邻近的东北谋生,并涌入东蒙古各个蒙旗。另外,清政府为了借放垦筹款以及抵御日俄的入侵,改变了“禁垦”政策。随着蒙地的“开禁”,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和郭尔罗斯后旗的土地被相继放垦。政府放垦机构的设置及延续对蒙地的放垦起了重要的作用。各蒙旗荒段都由地方行局派员和当地蒙族官员一起清查勘丈,所收的荒价款由国家和蒙旗平半劈分。因各个蒙旗的具体条件不一样,蒙旗放垦情况也不一样。自然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郭尔罗斯后旗开垦的土地最广。扎赉特旗因交通不便,沙地、碱地较多,开垦出来的土地是三旗中最少的。民国初年,放垦地区的土地到了清查收租之年,政府遂在放垦地区实行清丈。 大量华北流民涌入蒙地,缓解了华北的人口压力,改变了蒙地的人口结构,汉族人口开始在蒙旗占大多数。蒙汉杂居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杂居的蒙古人弃牧从耕,他们的衣食住行,言语习惯受到汉族很大的影响。蒙地放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使草原沙化、盐碱化的趋势加重,草原面积大大缩小。另外,放垦过程中,蒙民曾多次掀起抗垦斗争,但都被政府镇压,很多失败后的抗垦武装转化为蒙匪,严重影响了当时东北的社会治安。
【关键词】:松嫩草原 蒙地丈放 放垦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章 松嫩草原上三蒙旗放垦的背景12-20
- 一、松嫩草原上三蒙旗的自然人文概况12-15
- 二、松嫩草原上三蒙旗放垦的背景15-20
- 第二章 清末松嫩草原上蒙地的放垦20-35
- 一、放垦机构的设置20-23
- 二、清末扎赉特旗的放垦23-28
- 三、清末杜尔伯特旗的放垦28-30
- 四、清末郭尔罗斯后旗的放垦30-35
- 第三章 民国初年的蒙荒清丈35-40
- 一、清末三蒙旗的开垦情况35-37
- 二、承前启后的民初清丈37-40
- 第四章 清末民初三蒙旗放垦的影响40-48
- 一、放垦与人口迁移40-42
- 二、放垦区生态环境的变化42-43
- 三、放垦区人文环境的变化43-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4
- 导师及作者简介54-55
- 后记及致谢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英;清末民初东北蒙地的放垦[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9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97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