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谏官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谏官制度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到唐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完善的监察体系乃是唐王朝兴盛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唐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谏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古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这意味着,凡是文职官员均有谏议的职责,均可承担讽谏的任务。但在唐代职官体系中,又确实存在一个专职谏官群体,他们以劝谏为主要职掌,不仅坐论朝政得失,甚至还有权封还诏令,在唐代决策体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谏官不会因劝谏而获罪,因而他们往往以直言进谏为荣耀,有“思死其职”的信念。唐代谏官不仅均位于清官序列,为士子们所热衷,且政治前景良好,为迁往中央高级文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不对唐代谏官制度展开全面论述,而选取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藉此管窥唐代谏官制度及谏官生活之一斑。 第一部分通过对唐代诗文等材料的爬梳,对与唐代谏官制度有关的几个名词进行剖析,这些名词包括谏院、谏垣、谏纸、谏书、谏囊、谏草等。对以上名词内涵的发掘,有助于我们直观感受唐代谏官生活之一斑,并深化对唐代谏官管理机构、办公地点以及唐代谏议规范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给事中的谏官职能,分别对唐代给事中的进谏职能、给事中谏官职掌的历史沿革和给事中的升迁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对唐代东宫谏官进行论述,主要从唐代东宫谏官之构成、唐代东宫谏官体系之形成和东宫谏官与唐代前期的皇权争斗三方面展开。东宫谏官在唐代前期政治运作中的作用较为显著,某些东宫谏职的创设,就与唐初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甚至就是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而设置。
【关键词】:唐代 职官制度 谏官 给事中 东宫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91.3;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一、前言:唐代谏官制度研究的现状及意义6-12
- (一) 选题依据及价值6-7
- (二) 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7-12
- 二、与唐代谏官制度有关的几个名词12-38
- (一) 谏院与谏垣12-24
- 1、谏院与谏垣释义12-17
- 2、唐代诗文中的谏院与谏垣17-24
- (二) “谏纸”、“谏书”、“谏囊”和“谏草”24-38
- 1、谏纸24-28
- 2、谏书28-32
- 3、谏囊32-34
- 4、谏草34-38
- 三、唐代给事中的谏官职能38-56
- (一) 唐代给事中的进谏职能38-40
- (二) 唐代给事中行使谏职之实例40-47
- (三) 唐代给事中谏官职能的历史沿革47-52
- (四) 从升迁途径看给事中作为谏官之重要性52-56
- 四、唐代东宫谏官56-70
- (一) 唐代东宫谏官之构成56-61
- (二) 唐代东宫谏官体系之形成61-66
- (三) 东宫谏官与唐代前期的皇权争斗66-70
- 五、结论70-74
- 参考文献74-80
- 致谢80-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札记82-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映诚;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胡沧泽;唐代监察制度对皇帝的制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唐华全;唐肃宗时期宰相政治探微[J];河北学刊;2002年01期
4 张先昌;隋朝监察制度述论[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刘太祥;;唐代监督制度浅探[J];南都学坛;1987年02期
6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兼论中古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7 沈松勤;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J];历史研究;1998年04期
8 姚澄宇;唐朝的谏官制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宿志丕;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吴秀兰;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大飞;贞观时期娞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陆然;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勇;浅析宋代监察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梁盼;北宋台谏官对宰相的制约[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佩;唐代监察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0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701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