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与真实:重写先秦人性论前的理论思考
本文关键词:幻象与真实:重写先秦人性论前的理论思考
【摘要】:英语学术界对于非西方世界人性问题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被"东方主义"影响和塑造着。这种风格的学者在相应的研究开展前,已经有了预设的理论、模式、范畴等等。在研究手段上,他们偏重哲学—宗教学式的考察,结果往往让自己陷入比较的陷阱。这样一来,中国古典思想看起来只有和西方思想相对时才有意义。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理应被怀疑,因而可称其为"幻象"。与之相反,真正的研究应该回到中国的立场,用本土情怀重新考察先秦人性论。后现代主义破除了现代主义对普世性的迷信,把话语权归还给非西方文化的暗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先秦人性论的真实。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后现代主义 人性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有关先秦时期人性论的研究已有很多,无论是思想通史、断代思想史还是专题研究,其共有的问题是没有把先秦人性论放置在一个更加宏大的理论脉络中。也就是说,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已经有了与前一个历史时期完全不同的特质,在这些新的思想特质的影响下,我们将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王敬川;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三特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何长文;巫与圣的文化关联[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胡旭晟;理性批判·理想主义——论法理研究之精神[J];比较法研究;1994年Z1期
9 陈洪捷;取士:科举制度的观念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10 陈新;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欲晓;;屈原之问与约伯之问及其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亮亮;林慧光;;始于怀疑 终于信仰 归于实用——浅析中医学术流派兴衰之路[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3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4 刘小梅;;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的再理解[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雷瑞鹏;科学革命的新诠释——论中国17、18世纪的科学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4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贾淑杰;战国楚简《五行》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友良;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严复思想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曾业桃;轴心时代的中国人性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许明哲;新罗佛教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9 高伟洁;西汉前期儒学发展的新动向[D];郑州大学;2002年
10 韦峰;先秦城市空间格局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伟健;;解魅现代中国学研究中的“东方主义”魔咒[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2 王宁;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兼论中国文化的“非殖民化”[J];文艺研究;1997年03期
3 张松建;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J];浙江学刊;2002年04期
4 孙立春;;“中国情趣”、中国旅行与东方主义——《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述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裔昭印;石建国;;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超越“东方主义”——从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谈起[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6 陈倩;;后现代背景下美国中国研究的四个问题[J];兰州学刊;2011年01期
7 顾明栋;;汉学、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J];学术月刊;2010年12期
8 王岳川;张兴成;;后现代性与当代中国文化纵横谈[J];红岩;1999年03期
9 顾明栋;钱春霞;;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支运波;;文化多样化与民间艺术自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祝勇;“另外”一个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石岩 实习生 周华蕾;“读《左传》不如读《红旗》?”[N];南方周末;2007年
3 高山杉;“特别西人”蒲乐道[N];东方早报;2010年
4 汤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体用一源”:多元现代性阐释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助理、编审 府建明;尘封的与遮蔽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张海源(书评人);从了解历史开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筱霞;“西方福建形象”研究:以克洛代尔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何塞(José Miguel Vidal Kunstmann);报道中国:汉学东方主义,殖民话语以及1850-1864的《北华捷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一琳;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4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747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