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唐代科举视域下的京兆杜氏家族

发布时间:2017-10-05 11:20

  本文关键词:唐代科举视域下的京兆杜氏家族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杜氏家族 科举 谱系 婚宦 家学 兴衰


【摘要】:唐朝建立以后,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确立的科举制度。世家大族为了保持本家族的长期繁盛,在恩荫做官接近废止的唐代,开始依靠考取功名来维持。因为这时他们已经丧失了过去由制度所保证的政治经济特权,脱离了农村的居所,丧失了“双家形态”。随着科举考试在唐代的深入人心,再加上“山东郡姓”以及部分寒庶族子弟在科举上不断取得成功,这些都严重地冲击着“关中郡姓”的心理防线,而作为“关中郡姓”的京兆杜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转向科举考试的洪流。 尽管没有取得陇西李氏及“山东郡姓”那样突出的成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创造了杜氏家族11名宰相中有7位科举出身;四位知贡举;两位状元的骄人成绩。所以,本文在科举制度的视域下考察京兆杜氏家族,力图通过一个家族在科举中的表现,展现唐代科举与各个世家大族兴衰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五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对唐代的科举概况作了简单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已经成为社会的调节器。第二部分,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京兆杜氏家族的五个主要房支的谱系进行了详细的订补,力争使谱系更加完整准确,清晰的反映出各代之间的传承状况。第三部分,在科举的视角下具体研究京兆杜氏家族,对京兆杜氏家族的登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跟其他15个世家大族的比较中,看出京兆杜氏家族在唐代科举中的地位,着重介绍了京兆杜氏家族在科举中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第四部分,从婚宦两方面阐述科举对京兆杜氏家族兴衰的影响。政治方面:各个房支在科举上的表现差别较大,而且中举的时间差异也很大,总体而言,主要集中在中晚唐时期;婚姻方面:随着科举考试的观念深入人心,科举出身的士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逐渐由单纯的重门第转向科名、门第并重的局面,深处社会潮流之中的京兆杜氏家族也不例外。第五部分,从京兆杜氏家族固有的政治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深厚的家学渊源以及杜氏家族成员自身的刻苦努力,聪明好学等角度,解释了京兆杜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的原因。第六部分,从总体上讨论科举制度对杜氏家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科举对京兆杜氏家族各房支的影响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确实对家族的兴盛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举人数的减少,职位的降低,各个房支的实力也是在不断的削弱。 总的来说,唐代科举考试的实行,一方面使一些世家大族能够继续通过科举在政治上高歌猛进,呼风唤雨,家族势力逐渐增强。一方面随着家族中举人数的减少,也变相的加速了世家大族的衰退步伐。世家大族的命运与家族成员在科举上的表现紧密相关,可以说是“兴也科举,,衰也科举”。
【关键词】:唐代 杜氏家族 科举 谱系 婚宦 家学 兴衰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一) 选题意义8
  • (二) 研究现状8-10
  • (三) 研究方法10
  • (四) 创新之处10-11
  • 一、 唐代科举概况11-14
  • 二、 唐代京兆杜氏家族谱系订补14-27
  • (一) 杜陵本支——杜如晦房支谱系补正14-16
  • (二) 京兆杜氏——杜黄裳房支、杜希望房支谱系补正16-21
  • (三) 襄阳杜氏——杜审言杜甫房支谱系补正21-23
  • (四) 洹水杜氏谱系补正23-24
  • (五) 濮阳杜氏谱系补正24-27
  • 三、 科举视角下的京兆杜氏家族27-37
  • (一) 京兆杜氏家族登科情况统计及其分析27-31
  • (二) 京兆杜氏家族在唐代科举中的地位31-33
  • (三) 京兆杜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的代表人物33-37
  • 四、 科举与京兆杜氏家族的婚宦生活37-54
  • (一) 唐代科举对京兆杜氏家族官宦生活的影响37-44
  • (二) 唐代科举对京兆杜氏家族婚姻的影响44-54
  • 五、 京兆杜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的原因分析54-59
  • (一) 京兆杜氏家族固有的政治地位54-55
  • (二) 京兆杜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55-57
  • (三) 京兆杜氏家族深厚的家学渊源57-59
  • 六、 唐代科举制度对京兆杜氏家族的影响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永平;论中古时期世族家风、家学之特质——以江东世族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辉斌;杜甫之父杜闲考略——兼及其子女六人的生年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李浩;;唐代杜氏在长安的居所[J];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03期

4 李浩;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坤;唐代科举与名门望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6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76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