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海外汉学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胡适海外汉学观研究
【摘要】:作为国学大师的胡适与许多著名的海外汉学家交往密切。研读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不难发现,胡适海外汉学观演变的逻辑规律。笔者将其归为大体否定、部分认同、理性存疑、感性挑剔四个阶段。尽管胡适的海外汉学观是发展变化的,但他对海外汉学家的评衡始终以国学研究的校勘考证为主要方法。本文拟借搜罗的史料对此发展理路作一详尽的阐释。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关键词】: 胡适 海外汉学 校勘考证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胡适一生思想宏富、著作等身,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古语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近。”以学会友乃胡适人生一大乐事。在其众多友人,不乏欧美声名显赫的汉学大家。桑兵曾在《国学与学》一书中详细考证过他与这些海外汉学家的交往过。本文拟借胡适与海外汉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毅;“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王剑;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与东南大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徐改平;《新青年》时期的胡适与鲁迅[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罗志田;;对共和体制的失望:梁济之死[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5 沈卫威;现代大学理念与中文系的教育取向[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庄森;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J];江淮论坛;2005年04期
7 刘巍;《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背景与初始反响[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8 葛兆光;《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9 苗怀明;乡关何处觅英魂——清代民间艺人石玉昆生平著述考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怀宇;白璧德之佛学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玉法;;1919年的胡适:实验主义的宣扬与力行[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太原;;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自由主义者眼中的民族主义——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7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赖_g煌;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超琼;胡适学术演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梅珍;回头看与向前看[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马小媛;论严复的自由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重庆;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曾绍军;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心态转变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章峰;民国前期教育团体研究(1912~1927)[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庞海江;近代大学教师群体透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姚莹;论胡适的学术设想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仇婷婷;胡适自由主义人权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茫;;趣谈大师的惧内[J];药物与人;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闾;;香港盛会 四海论学[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海外汉学研究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7年
2 董洪亮;世界汉学大会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 张仲民;海外汉学掀起新文化史研究热[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石岩;老朽的汉学 年轻的汉学[N];南方周末;2007年
5 张海晏;从孔子与杜威的际遇看“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王锟;国学:民族自信力的试金石[N];光明日报;2007年
7 韩士奇;名人与兰花[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房列曙;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N];光明日报;2004年
9 ;“汉学”与“国学”(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彭树欣;现代学术转型中国学资源的流失[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娟红;吴宓与清华国学研究院[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7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7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