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全球分配正义:罗尔斯主义的两种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05 18:42

  本文关键词:全球分配正义:罗尔斯主义的两种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罗尔斯 分配正义 博格 弗里曼 内格尔


【摘要】:在罗尔斯关于全球正义问题的论述中,他否认了全球性分配正义的正当性,认为各国人民之间仅仅具有有限的援助性义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民摆脱困境,建立合宜的体制。对于这一主张,博格等人进行了批判,认为罗尔斯为国内正义问题而提出的原则也应当应用在全球正义问题上。弗里曼和内格尔为罗尔斯的立场进行了辩护,认为在缺乏全球性组织机构的情况下,全球性分配正义并不具有正当性。由于博格、弗里曼和内格尔在师承和理论上与罗尔斯的亲缘性,他们的分歧对于我们理解罗尔斯理论内部的张力具有重大意义。罗尔斯晚年的理论取向更接近弗里曼和内格尔的立场,但博格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对于罗尔斯的理论,还存在不同的诠释路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政治哲学的自由理论跟踪研究”(13BZZ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ZZ004)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左翼自由至上主义研究”(TJZZ12-001)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AS1313)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1999年,罗尔斯发表了《万民法》一书。现在,该书已经成了全球正义和国际正义1问题的必读文献之一。但是,很多学者对他的观点表示了异议,其中包括一些对其早年理论持赞同态度的人。在相关的争论中,最引人嘱目的焦点之一,就是跨国分配正义问题。尤其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罗尔斯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彬;;悖论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评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6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闫霞;;明代诗学转向的文化成因[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8 张春田;;重讲鲁迅何以可能——兼评竹内好的《鲁迅》[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9 钱灏;;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在县级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10 万明钢;白亮;;全球化时代“学会共存”教育的愿景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王十禾;;“网络民声”本体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8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芳;农村广播站建设中政府作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剑波;;分配正义的三重幻象:哈耶克批判的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林进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中国正义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向玉乔;;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及价值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4 贾中海;资质才能与分配正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5 陈霞;;比例平等与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实现之维[J];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07期

6 郭小莉;;公共征收还是私人征收:效率与分配正义[J];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7 任正圣;;论社会正义三原则:需要、应得与平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郑文阳;;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9 高信奇;;沃尔泽的多元正义论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5期

10 姚大志;;分配正义的原则:平等、需要和应得——以沃尔策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伟;分配正义的政治哲学[N];学习时报;2006年

2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王坚;分配什么?[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刘国栋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自然不平等:卢梭的阐释及其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丽芳;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渤海大学;2014年

2 张明;分配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冬冬;罗尔斯与沃尔策分配正义的对比[D];吉林大学;2013年

4 孙一平;什么的平等:当代分配正义下平等理论的阐释与争议[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5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45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