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权利:一种和谐共同体生活视角的政治哲学理解
本文关键词:理解权利:一种和谐共同体生活视角的政治哲学理解
【摘要】:权利不仅仅涉及个体利益的实现,更具有丰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理解权利需要突破个人本位主义从共同体视角进行政治哲学分析,权利观念是在共同体生活互动所孕育的事实认知和规范确立之间的张力中生成的,这在西方权利观念的演变发展中得到了体现。突破狭隘的个体本位思维,从积极他者的角度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权利的共同体视角,也才能更好地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冲突。要在权力虚无主义批判中,进行积极的权利共在状态构思。唯有立足于充分的社会交往以致力于和谐共同体生活的积极构建,才能真正地实现权利。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东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自我存在的文化根基:由查尔斯·泰勒展开”,项目编号:15YJC720009
【分类号】:D0
【正文快照】: 权利,是政治哲学的关键词,然而在究竟“何谓权利”这个问题上却是众说纷纭,这充分体现了权利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权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不断演变发展。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任何的权利理论都是在某种共同体生活所孕育的交往互动中得益于事实认知和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勤;妥协:实现和谐的途径[J];新视野;2004年06期
2 李杰;;以科学发展谋求社会和谐[J];群众;2005年11期
3 玉芝;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解决的几个问题[J];先锋队;2005年08期
4 吴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和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6期
5 陈慧;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小勇;张厚军;;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以往和谐思想的超越[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雷晓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教育和谐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8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J];财经界;2006年05期
9 ;谋求和谐看浙江[J];今日浙江;2006年18期
10 张炳照;;和谐·世界观·方法论——“和谐”的哲学解读[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吉富;;代价与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美群;;“和谐”范畴的多维考证[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宏剑;;分析电信行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庄炳建;;走自主和谐发展之路 育自主和谐发展之才[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5 ;绿色铁路 和谐发展[A];铁路“十一五”环保成果汇编[C];2012年
6 张巧云;;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湖南城乡和谐发展[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岩芳;;学科间的和谐与教师成长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靳晓理;;论和谐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陈如;;构建“和谐人生”的思考[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东台中学 章丽彬;和谐教育——一种新的教育追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吕志强;在辩证处理矛盾中构建和谐农行[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3 李振中;外贸企业发展的二十二个和谐理念[N];国际商报;2007年
4 秦洪湖;和谐之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5 ;放眼青城满目春 和谐发展气象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6 王义桅;和谐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N];解放日报;2007年
7 周伟(作者为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方位打造和谐企业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8 王煌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企业[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胡雪城 (作者单位:孝感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之浅议[N];孝感日报;2007年
10 马信芳;深圳和谐发展指数居41城市之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仲秋;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潘海生;大学集群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映胜;“和谐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史家亮;“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婧媛;论和谐社会主体—“和谐人”的塑造[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赵东东;马克思和谐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张伶;伊斯兰教“和谐”思想对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祁海云;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洋;农村社会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伟;论和谐教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车红兰;论“和谐”及其现代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8 刘继东;社会和谐的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汪双琴;《论语》“和谐”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鞠国堂;论善的和谐本质及其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5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4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