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8 02:08
本文关键词: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威廉·魏特林 马克思 空想共产主义 借鉴与超越
【摘要】:人类思想史的发展是具有继承性的,后人优秀理论的诞生总是以前人丰硕的成果为基础,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也是如此。在追问马克思的理论从何而来时,一般想到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或者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固然这些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但不是全部的思想材料。尤其在马克思转向共产主义期间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一个过渡性的阶段,有一些起过渡性作用的人,威廉·魏特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他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具有纽带性的作用,使马克思的思想更好地和现实结合起来。威廉·魏特林被称为“德国共产主义创始者”,因受巴贝夫、圣西门和傅立叶等的影响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是空想社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魏特林对资本主义社会入木三分的批判和未来美好社会实现的设想都闪烁着很多真理的火花,其思想体系和实践活动深深地影响着德国共产主义的发展。马克思在其思想体系不断科学化和成熟化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魏特林一些有益思想,这些为后来马克思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本文则旨在用历史与文本比较、思想比较等研究方法,对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并发掘马克思对其思想的一些借鉴之处,进而理解马克思对魏特林的超越问题。这也为研究早期马克思思想来源提供一个新的细节化的视角。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做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魏特林的生平和思想的形成。主要探究魏特林学说的形成条件,包括他的生平、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及理论渊源。第三部分:魏特林的共产主义体系。介绍魏特林的主要思想,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对病态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他对民主共产主义大家庭联盟的设想。第四部分:马克思对魏特林思想的吸收与超越。主要从文本和思想的角度分析马克思在转向共产主义期间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期对魏特林学说的扬弃。最后对魏特林的思想为什么具有空想的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马克思对魏特林的超越问题,从而认识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第五部分:结语。主要探讨马克思对魏特林进行扬弃的意义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态度,扼要说明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树海;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纽带——试论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2 马玉乐;;浅析圣西门的社会主义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夏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J];中国市场;2010年48期
4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2期
5 徐里;理想社会的探索——读威廉·魏特林的《和谐与自由的保证》[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4期
6 杨友吾;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02期
,本文编号:1155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5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