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审慎与马基雅维里的典范政治学

发布时间:2017-11-18 21:25

  本文关键词:政治审慎与马基雅维里的典范政治学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审慎 典范 君主 罗马


【摘要】:马基雅维里诉诸历史,分别以各式君主和罗马为典范,在行动主体和政治秩序两个维度上阐明了人类借助审慎对抗命运的可能性,充分表达了其学说里最具革命性的核心理念:审慎的人应该能够洞察和顺应必然性在具体情势下的命令,在善行和恶行之间变通转换。这一副图景也揭示出马基雅维里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在变动不居的情势中洞察一切可能性并采取其中最适合该情势的行动或秩序,政治行动或政治秩序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原则和范式。正因为如此,马基雅维里表达其学说最为恰当的形式,不是分析性的论述,而是以各式人物形象作为审慎政治行动者的典范,以罗马作为审慎政治秩序的典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XNB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马基雅维里以“命运女神”隐喻人类世界的偶然性,这也是他理解政治行为和政治德性的起点。新君主是其学说的主题,意味着部分为新的或者全新的秩序,从而更容易遭遇“命运女神”,面临各种不确定性。[1]“新君主现在进入了偶然性的领域,他生活其中的时代是由人们的行为所塑造,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集文;马基雅维里主义评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宇靖;回复与融合——浅析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刘优良;王宾新;;腐败及其克服之道——马基雅维里反腐败思想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菲德尔·卡斯特罗;郭懋安;;马基雅维里战略[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2期

5 董雪红;;试析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观[J];理论界;2008年03期

6 谢惠媛;;国内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9年01期

7 李黄骏;;马基雅维里的价值观[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8 吴清彬;马基雅维里的国家理论述评[J];思想战线;1998年02期

9 贡太雷;;民族国家的政治秩序与自由——论马基雅维里的实践政治设计[J];经典中的法理;2011年02期

10 孙锦泉;任军锋;;西方学者对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耀国;苏林雁;王长虹;苏巧荣;范方;李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马基雅维里信念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程波;;政治和法治的钟摆——以国家观念(文化)史为视角[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升平;什么是马基雅维里政策?[N];人民日报;2008年

2 张国清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基雅维里:一个堕落的天使[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宋丽亚;马基雅维里历史解释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 孔新峰;马基雅维里:微笑还是伪笑?[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基雅维里从来不是一个马基雅维里主义者[N];文汇报;2013年

6 张丽艳;千秋功罪凭谁说[N];学习时报;2004年

7 李强;“误读的杰作”?[N];南方周末;2004年

8 清华大学副教授 彭刚;大学里的“接轨”与“特色”[N];南方周末;2009年

9 尹建龙;两位巨人与意大利民族主义的勃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康子兴 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重申“政治”的亚当·斯密[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军红;马基雅维里爱国主义思想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2 薛文宁;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政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袁晓君;论马基雅维里现实主义政治哲学中的Necessità(必需)概念[D];复旦大学;2014年

4 宋会峰;马基雅维里的现代政体观[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杨柳;君主与共和:马基雅维里的面相[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n,

本文编号:1201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201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