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以激情说为核心的人性论

发布时间:2017-12-27 03:36

  本文关键词: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以激情说为核心的人性论 出处:《江海学刊》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霍布斯 激情说 人性论 虚荣自负 死亡恐惧


【摘要】:凭借于激情说的根本转换,霍布斯实现了与古典人性论的彻底决裂,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霍布斯看来,人之所以要建立国家,不是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具有天然合群的本性;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计,以便实现自我保存。就人性之自然而言,人和动物的激情大体相同,激情并不是两者区分的根本性指标。就人性之社会而言,霍布斯给出了"关于人性的绝对肯定的假设":自然欲望公理(虚荣自负)和自然理性公理(死亡恐惧)。正是这两条人性论的公理,奠定了霍布斯人性之道德的新基础。而这种全新的道德不过就是由死亡恐惧所激起的对和平状态的追求。
[Abstract]:By virtue of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passion, Hobbes made a complete break with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laid a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Hobbes's view, the reason why a man wants to establish a nation is not that he is a natural political animal, but also a natural and gregarious nature. He aims at self interest in order to achieve self preservation. As far as the nature of human nature is concerned, the passion of man and animal is generally the same, and passion is not the fundamental indicator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the human society, Hobbes gave the "absolute affirmation of human nature" hypothesis: the natural desire axiom (vanity) and the natural reason axiom (death fear). It is the axiom of these two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that lays a new foundation for the morality of Hobbes's human nature. And this new morality is just the pursuit of a state of peace aroused by the fear of death.
【作者单位】: 人民出版社法律与国际编辑部;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奥克肖特指出,人类的困境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而公民社会则是人类为摆脱这种困境而生的。人类有着何种天性或自然便决定着人类将遭遇何种的困境;同时,人类所遭遇的困境又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公民社会模式来救渡。所以,政治哲学应该先研究人性。1人性论虽是霍布斯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忠;;文体结构与《新科学》的史学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2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3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杨寿堪;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吴玉军;;共享式关系的建构与德性的提升——社群主义认同政治简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张伟明;;科学与艺术的感悟——从设计谈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许恒兵;;重新理解“偶然性”——基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路[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8 金城;;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语言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李庆平;刘明海;;柯林武德的问答哲学及其意蕴[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李可;;从哲学到法学的中间距离:对法学方法论原则的思考[J];研究生法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科雄;;公共服务:主观与客观之间[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臻;;逻辑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推动[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纪娟;从有限生命到无限心灵[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杨;灵薄狱之变[D];西北大学;2011年

8 罗迪湘;论意思表示解释中私法自治的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建国;影响高中生解决证明题的因素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大娟;萨特前期他者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40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340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