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民主: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的现实之道
本文关键词: 参与式民主 可持续稳定 矛盾冲突观 出处:《中州学刊》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政治稳定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热点论题,这不仅因为政治稳定对于政治系统的存续而言极其重要,而且在于政治稳定实际上是使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所必需的最大公益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是政府施政的核心价值。发展参与式民主是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的现实之道。一方面,参与式民主与可持续政治稳定在价值取向和对待矛盾冲突的基本观念上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参与式民主能从根源上和过程中动态地化解矛盾冲突,从而为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奠定基础。
[Abstract]:Political stability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not only because political stabili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t's that political stability is actually the biggest public good that people need to live a happy life. In a sense, Achieving sustainable political stability is the core value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is the realistic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olitical stability... on the one hand,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nd sustainable political stability are highly consistent in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dealing with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n the other hand,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can dynamically resolve conflicts at the root and in the process.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olitical stability lay the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式民主与可持续政治稳定实现机制研究》(13CZZ0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永;;考核进化论[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4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万江;;霍布斯丛林的真实模拟——秩序形成的另类逻辑[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张伟强;;奥尔森的国家起源理论[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5 袁立;;公共治理困境与公法学的理性回应[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6 宋智勇;段立平;;集体行动、政治权力与经济转型——奥尔森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经济转型的启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孙日华;;法律解释的层次[J];边缘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8 汪志飞;;新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回顾与展望——献给新中国诞辰60周年[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袁佩如;;亨廷顿的改革理论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读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J];才智;2009年17期
10 丁一兵;;从发展中国家经验看政府经济责任的转换[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陈吉利;栗明;;公众参与:治理“庸官懒政”新思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钟高峥;;基于共容利益的旅游景区市场开发博弈探析——以湘西州为例[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志广;;财政社会学视野下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刘志广;;财政制度变革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唐志军;王玉霞;谌莹;;经济学的“手”的理论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建峰;南通市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廖波;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梓源;理想与现实间的民主——探究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运转[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奥菲;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俞少奇;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倩瑜;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文化生态解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锡锌;;公众参与:参与式民主的理论想象及制度实践[J];政治与法律;2008年06期
2 梁军峰;;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契合[J];学理论;2009年11期
3 陈尧;;参与式民主:一种新的民主范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杰弗里·希尔墨;毛兴贵;;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现状(上)[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3期
5 李昕;王月霞;;网络化进程与参与式民主的发展[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陈炳辉;王菁;;试析麦克弗森的参与式民主理论[J];江淮论坛;2010年02期
7 原宗丽;;论参与式民主的实现维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张光辉;虞崇胜;;参与式民主的成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路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晋振华;;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述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赵修华;;参与式民主在公共决策中的适用条件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朱光磊;参与式民主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2 陈炳辉;参与式民主的现代衰落与复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何鹏程 靳义亭 陈爱茹;左翼政党的“新社会主义”思想[N];组织人事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2 卢瑾;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之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训练;公民与共和[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艳文;论网络时代的参与式民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鹏;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理论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丹丹;理解参与[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国仕;麦克弗森的民主理论[D];厦门大学;2008年
5 钟金燕;试析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燕;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媒体之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徐风;本杰明·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颖;公民政治实践的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闫辰;公民德性、参与行动与城邦正义—亚里士多德参与式公民身份思想的逻辑与理论检视[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陈晓丹;代议制理论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2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