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现代公民身份与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11:24

  本文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工农平权 现代公民身份 现代国家构建 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是城乡一体、工农平权的过程,实质是现代公民身份及其权利的实现,它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同一进程,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以地域社区成员身份及户籍身份僭越公民身份,形成了农民工与市民权利的差序格局,一方面是权利不平等,另一方面是民事、政治与社会权利发展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权利遵循民事、社会、政治的序列获得发展。但基于"行政赋权"机制的农民工权利获致,呈现"非均衡赋权、碎片化赋权、个体化赋权、被动式赋权"的特征与问题,显现出弱化国家权威与制度认同等政治社会风险。从根本上看,实现有序市民化需要"找回国家",解构"公民身份差序格局","地方公民身份"必须让位于"国家公民身份";构建现代国家,实现民事、政治、社会三种权利均衡发展。从当前来看,实现有序市民化需要国家赋予"集体权利",规范有序地构建农民工"工业公民身份",以及社区动员与支持,开放、包容地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公民身份"。
[Abstract]: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an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process of equal rights between workers and peasants is essentially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 citizenship and its rights, which is the same proces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untries in China. The dual governan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overstepped the citizenship status with the status of members of regional communities and the status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which forms the differential order pattern of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citizens. On the one hand, it is unequal in right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ivil.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follow the sequence of civil,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ve empowerment" are obtained, showing "unbalanced empowerment, fragmented empower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individualized and passive empowerment show political and social risks such as weakening state authority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To realize orderly citizenship, we need to "get back the state", deconstruct "civil status difference order pattern", "local citizenship" must give way to "national citizenship", construct modern country, realize civil, political, From the current point of view, the realization of orderly citizenship requires that the state endow "collective rights", normatively and orderly construct the "industrial citizenship" of migrant workers, as well as community mobilization and support, and opening up. To construct the community citizenship of migrant workers in an inclusive wa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治理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1CGL075)的资助
【分类号】:D032;D4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Anthony Giddens;熊美娟;;阶级分化、阶级冲突与公民身份权利[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6期

2 裴宜理;余锎;;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上)——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2期

3 熊易寒;;新生代农民工与公民权政治的兴起[J];开放时代;2012年11期

4 托尼·赛奇;周凤华;;中国社会福利政策:迈向社会公民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杨菊华;;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J];人口研究;2011年05期

6 商红日;;社会冲突的深层根源及其政治哲学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徐增阳;;民工、民工问题与民工的“终结”——国家治理视角的解读[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8 岳经纶;;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劳动政策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业苗;;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传统伦理支持——以L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勇;;公民宪法义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3 潘修华;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建设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胡微微;;中国行政改革借鉴西方行政理论的约束性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行政改革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刘须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伦理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朱彩霞;;试析公民意识概念之维[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8 霍雪辉;;试析“两课”教学中公民主体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0年07期

9 周作翰;张英洪;;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变迁路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曾长秋;代艳丽;;论公民社会权利视野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2 徐国民;;论社会分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任映红;;宗教对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温州 A 村案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居扬;;业主维权和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基于对社区纠纷的一项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夏绘秦;李勤;;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农民农村问题还很严重——现阶段对“三农”问题的理性判断[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6 颜杰坤;;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献玲;;公民人格理想的历史演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第华;;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精神的价值与化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10 吴少龙;王朋;凌莉;;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栋;当代中国政府执行力的责任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柱;农民工社会福利服务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马淑明;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小洪;我国网络公共领域规制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振强;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晶晶;基于政府责任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敬甫;《人民日报》与《南方周末》建构教改公共议题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张宗然;关于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覃丽君;英国中学公民学习证书考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向群;郝帅;;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张曙;;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融合——以南京市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12期

3 徐勇;农民流动、SARS与公民保障网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甘满堂;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程瑜;陈瑞文;;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对策——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桂新;罗恩立;;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熊易寒;;“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吴鹏森;论弱势群体的“社会报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郭星华,杨杰丽;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国胜;;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融入机制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2 李攀;;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张海夫;;公民社会的生成与公民身份的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4 赵光锐;;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明明;;从移民安全问题看欧盟的公民身份制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郭忠华;;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理论把握与本土化解释[J];学海;2009年03期

7 郭忠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从崭新的社会政策角度全面考察公民身份[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9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蒋红军;;公民身份导向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影响[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2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冯玉军;全球化时代的“公民身份”困境[N];检察日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重新思考女性主义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东方社会的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绿 编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公民身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岳明珠;“婚姻状态”脱离公民身份标签尚需慎重[N];中国商报;2013年

8 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恩靳·F·艾辛 郭忠华 译;公民身份行为在不同行动中得以实现[N];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美海外居民纷纷放弃美国公民身份[N];法制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胡光耀;放宽移民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书文;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的平等[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和雪;公民身份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吴晓;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公民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君静;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于淼淼;T·H·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评析[D];吉林大学;2015年

7 李佳雯;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欢欢;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身份的讨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少飞;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公民身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0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30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