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政治信任是怎样瓦解的
本文关键词: 政治信任 苏联解体 苏共 意识形态 公众 变革社会 制度信任 政治制度 制度理性 经济绩效 出处:《领导文萃》2013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有着近2000万党员的苏共,对于苏联解体居然未进行任何像模像样的反抗。党员和公众或者隔岸观火,或者幸灾乐祸,或者积极推动事态的发展,甘当自己此前为之奋斗付出的国家掘墓人,足见公众对苏联的未来完全丧失了信心,只能以代价惨重的剧变来变革社会,重塑国家的未来。因此,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是民心尽失的结果,丝毫不值得人们为之惋惜。倒是各国执政者应该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下力气争取人民的信任,建立
[Abstract]: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which now has nearly 20 million members, has not even carried out any decent revolt against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Party members and the public have been watching the fire from the shore, or they have been gloating at the disaster, or have a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s the national grave digger he had fought for, it was evident that the public had lost total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could only transform society and reshap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with drastic and costly changes.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were the result of a total loss of popular support, and they were not to be regretted. Instead, the rulers of various countries should draw enough lessons from them, work hard to win the people's trust and build up them.
【分类号】:D351.2;K5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爽;;从“史学危机”看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9期
2 张宇;;苏联演变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11期
3 李宏;;苏联解体的传媒因素及其教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蔡舰;;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人之原因简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5 申明远;李芬芬;;指导思想偏差走向的终结——浅谈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J];学理论;2011年18期
6 王晓秋;刘世华;;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及其风险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J];资料通讯;2004年12期
8 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J];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9 李春贤;再论苏联解体之缘由[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新华;;美苏冷战与苏联经济的崩溃——兼论苏联解体的原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文莲;;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秦龙;;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慎明;;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4 吴非;;苏联解体与媒体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建新;;关于苏联解体的再思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赵曜;;苏联剧变和解体缘自内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年后的思考[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陈凤翔;;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8 郝宇青;时晓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黄宗良;;从民主民生问题看苏共政权之得失——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州二中 丁炜;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2 于福坚;大国之殇:苏联解体背后的民族主义因素(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陈之骅;我与苏联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金雁;苏联解体20年祭[N];经济观察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林跃勤;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合理而有效的社会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版编辑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副主编 李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徐亦让;“权力异化”下的体制与个人因素[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这里见证了苏联解体[N];光明日报;2009年
9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陈之骅;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蜕化变质[N];光明日报;2011年
10 钟哲;揭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鹤梅;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卢坤;辩证法与“解体”的政治[D];华侨大学;2012年
4 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1933-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莉华;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6 汪金国;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3年
7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沈影;苏联领土扩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克宁;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晓燕;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状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江名;苏联解体原因的国际政治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飞;苏共党内特权阶层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罗毅;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5 柳德军;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冲突的相关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启迪;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玉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解体教训的认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雷薇薇;全球化视角中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郝延频;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与苏联解体[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连文;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美国对苏联软权力战略探析[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33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3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