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伯林的自由概念与人性

发布时间:2018-02-25 06:20

  本文关键词: 伯林 人性 理性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价值多元论 自由主义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赛亚·伯林对自由的批判性反思在道德和政治哲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激发了热烈的争议和讨论。很多批评者认为,他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消极自由的同时也诋毁和拒斥了所谓的积极自由。然而,不论是伯林对积极自由的理解,还是他对待这种自由的态度,实际上都比很多批评者所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在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解读积极自由的观念在现代政治实践中所遭到的滥用的同时,伯林实际上也让我们看到了积极自由同样是人的一种深层渴望。因此,可以通过考察人性的双重本质来探究自由与人性的关系,进而在理论上澄清伯林的自由学说及其与自由主义的本质联系,最终会发现伯林对消极自由的捍卫不仅是可靠的,而且也为他所设想和倡导的那种自由主义提供了理性辩护。
[Abstract]:Isaiah Berlin's critical reflection on freedom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sparked heated debate and discussion. Many critics say, While sparing no effort to promote negative freedom, he denigrated and rejected the so-called positive freedom. However, whether it was Berlin's understanding of positive freedom or his attitude towards it, It's actually a lot more complicated than many critics think. While reading the idea of positive freed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the abuse of the idea of positive freedom in modern political practice, Berlin actually shows us that positive freedom is also a deep desire of human beings, so we can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dom and human nature by examining the dual nature of human nature. Furthermore, by clarifying Berlin's theory of freedom and its essential connection with liberalism, it is found that Berlin's defense of negative freedom is not only reliable, but also provides a rational defense for the kind of liberalism he envisions and advocat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ZX079)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全球正义”
【分类号】:D0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图;寻找“自由”的另一种定义——昆廷·斯金纳对“自由”的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郝鹏;;探究儒学与自由概念的关系[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3期

3 马翰林;付志勇;;论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8期

4 饶娣清;论弗洛姆的自由观[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李勇军;两种自由及其在中国命运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申建林,储建国;自由与道德、能力、市场——消极自由主义者与积极自由主义者的论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付德军;;伯林的自由概念及其演绎[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8 刘训练;;“两种自由概念”探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龙长安,曾益武;宪政民主制与两种自由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汪秀丽;;自由的悖论——伯林自由观探析[J];学术界;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秦树理;;树立科学的自由观[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2 黄克武;;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缘起与衍变[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木石心;政教、历史与精英[N];法制日报;2009年

2 单世联;“积极自由”在中国的另一个版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孔新峰;不容忽视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苗勇;公民的“权力意识”[N];法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芳;新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樊凡;现代国家的构建:消极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曹文宏;伯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训练;公民与共和[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柳萍;多元主义与自由:伯林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邱国成;古代希腊的个人与自由[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芳;论昆廷·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钱继磊;论全球化对人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梁运娟;古典共和主义的继承与背离[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林;因共同体而自由[D];湘潭大学;2011年

2 葛娟;自由与价值多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严成武;哈耶克政治思想中的自由观述评[D];苏州大学;2002年

4 刘铁;伯林自由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林卫;在功利自由与多元自由之间[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邹平林;公权与私权的现实博弈[D];华侨大学;2007年

7 林玉华;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张力关系[D];辽宁大学;2008年

8 夹尚东;两种自由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陈景云;价值多元主义的政治意蕴[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庆庆;价值多元视野中的自由主义困境[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3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33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