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自由与社会平等的张力——优待措施背后的哲学争论
本文关键词: 自由 平等 优待措施 差别原则 资格理论 出处:《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其出发点来看,优待措施是为了消除种族歧视,促进社会公平,对妇女、少数族裔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差别性待遇。贝基案的裁决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优待措施的合法性,使得少数族裔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决策过程中,成为政治公共领域的自主参与人,这就使得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由形式平等转向了实际权利的平等。从关于优待措施背后的哲学争论可以看出,自由与平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尽管自由与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的博弈和努力才能实现。
[Abstract]:From its point of view, preferential measures are aimed at eliminat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and providing differential treatment to 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such as women and ethnic minorities. The decision in the Becky case establish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legitimacy of preferential measures, Giving minorities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to become autonomous participants in the political and public sphere, This makes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equality change from formal equality to equality of practical rights. The philosophical debate behind preferential measures shows that there is a great tension between freedom and equality.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people, fairness and justice need further game and effor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D0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亚萍;;反向歧视的平等意蕴——对巴基案的省思[J];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王志刚;;当代中国初次分配正义原则的建构——基于约翰·罗默分配正义理论的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贾楠;郭强;;农民工与中国现代性转型的风险化解[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4 吴鹏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三个理论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周端明;;形式化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许丹丹;;“蚁族”现象的法理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管超,张倩;机会均等:缩小“三大差距”的基本条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齐延平;;论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讨论[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10 吕世伦;马金芳;;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俊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春晨;;经济伦理学研究中的三个理论论争[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刘金海;;乡村企业“二次创业”模式选择中的乡村关系——以湖北省武汉市团结村改革方案设计为例[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5 李辉华;;论效率与公平组合关系的基本规律[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张文辉;郭娇琼;;从“依法行政”到“设计控制”——规划管理部门的再定位[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富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伦理不及及其庸俗性——基于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二分思维[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王楠;;公平视角下农村低保进退机制的探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盛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财政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新发;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栾晓平;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吕晴;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齐天娇;创业者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何姗姗;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X(低)效率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薇薇;中国的城市化与打工子弟学校的前途[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四珠;陕西省政府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郭磊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成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爱东;在自由与平等之间——析美国新自由主义的论争[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黎良华;;论罗尔斯对自由与平等的调和——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解读[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张艳梅;;自由还是平等——诺奇克和罗尔斯的正义观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叶娟丽;浅析自由与平等的“双胞胎原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张英洪;;财产权利、个人自由与国家繁荣[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胡义成,王雷;马恩对空想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改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张文喜;对哈耶克“自由与责任”思想的一种阐释[J];学术研究;2000年05期
8 胡勇;民主在理念与实践中的困境及其启示[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9 胡勇;民主在理念与实践中的困境及其启示[J];天中学刊;2000年04期
10 胡宝留;论全球化过程中的自由与平等[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肃;;当代西方道德与政治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吕晓明;;公平正义价值的确立[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俊海;法治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N];工人日报;2006年
2 林波;罗尔斯:基于正义原则的平等观[N];学习时报;2006年
3 艾元学 毕胜 本文作者艾元学系湖北英山县地税局局长、毕胜系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2004级博士生;高薪未必能够“养廉”[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丁东红;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看西方政治哲学的新主题[N];学习时报;2004年
5 何包钢;正义:乌有之情与现实之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清;正义与功利[D];武汉大学;2005年
2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兴建;为了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姚国宏;权力知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6 郭玉芳;新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伟涛;权利的优先性[D];吉林大学;2012年
8 湛卫清;人权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孙平;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波;卢梭公意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周建明;托克维尔民情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杨子飞;自由与确定性的双重变奏[D];浙江大学;2009年
4 孙丽敏;虚拟社会中人的自由[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孙可可;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民主基础[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正岩;在民主中维护自由[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雅君;论卢梭公意思想及其引发的争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潘建屯;超越现代性的阿伦特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杨;在历史中寻找自由[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俞昼;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其中国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3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3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