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章太炎在台湾与明治日本思想的初遇——兼论戊戌后康有为、章太炎政治主张之异同

发布时间:2018-03-09 05:26

  本文选题:章太炎 切入点:明治国体论 出处:《近代史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章太炎与明治日本思想初次相遇,是在1898年末至1899年6月的台湾。此时期,中日两国各自的政治及彼此文化交流均处于重要的历史拐点。章太炎供职于殖民当局的官办媒体《台湾日日新报》,在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悼念维新六贤,声援康、梁,思索和规划中国政治蓝图。这既是戊戌政变的余波,又拉开了清末十年以康章为代表的不同派别进行伦理及政治思想对话的序幕。而日本多年来期冀与中国"夷夏"易位,此时在其首块殖民地台湾获得了实践空间。通过宣传吸附儒学忠孝伦理的"国体论",鼓吹天皇"万世一系",日本强力管控着台湾的意识形态。章太炎与日本学人就评价康有为的言行往复论辩,立场尖锐对立;章氏倡导以孔子后裔为中华共主,自认为是借鉴天皇万世一系,却为日人坚决抵制。他们的冲突是东亚儒学花开两朵后的一场遭遇战,其核心在于是否承认革命具有政教伦理的合法性,以及"忠"究竟是相互的还是单向的道德义务。明治国体论又可谓康、章清末政治分歧的第三方参照物。与之比照,可知康章之政治主张实际上"同"大于"异",二人均未逾越儒学"一统"与"革命"的两项价值,共同撑起了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空间。
[Abstract]:Zhang Taiyan and Meiji Japanese thought met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end of 1898 to June 1899 in Taiwa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re at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inflection point. Zhang Taiyan served in the official media of the colonial authorities, the Taiwan Daily News, and published a series of articles in the newspaper to mourn the reform of the six sages and to show solidarity with Kang and Liang. Pondering and planning China's political blueprint. This is not only the afterwave of the Wuxu coup, but also the prelude to the ethical and political dialogue between the different factions represented by Kang Zha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t this time in its first colony of Taiwan to gain practical space. By promoting the Confucian ethics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of the "national theory", advocating the emperor's "eternal family", Japan strongly controlled the ideology of Taiwan. Zhang Taiyan and the Japanese Scholars. Arguing over the comments made on Kang Youwei's words and deeds, Zhang's stand was acutely opposed; Zhang's advocacy of taking the descendants of Confucius as the Communist master of China thought that he wa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mperor, but firmly resisted by the Japanese. Their conflict was an encounter after East Asian Confucianism blossomed into two flowers. Its core lies in whether or not the revolution has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ethics, and whether "loyalty" is a mutual or one-way moral oblig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olitical proposition of Kang Zhang is actually "same" more than "different", and both of them have not exceeded the two values of Confucianism "unification" and "revolution", which together support the space for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近代‘国学'构想的建立:章太炎与明治思潮”(12CZS04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抗战建国与民族复兴”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忠文;;戊戌时期李盛铎与康、梁关系补正——梁启超未刊书札释读[J];江汉论坛;2009年10期

2 彭春凌;;章太炎致康有为的一封佚信[J];文史知识;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木;;“独立”的背后是卖国——评李登辉《台湾的主张》[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3期

2 桂植斌;;我的首次台湾之行[J];今日湖北;2000年11期

3 王海峰;《台湾论》侮辱台湾同胞的感情[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3期

4 李家泉;台湾的李登辉和“后李登辉时代”[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张明新;热心公益事业的台湾人——大陆传媒记者访问团访台观感[J];两岸关系;2001年01期

6 默言;警惕:《台湾论》借尸还魂[J];台声;2001年04期

7 李家泉;“爱台湾”乎“祸台湾”乎 ?[J];台声;2001年05期

8 郑坚;一个台湾人的抉择[J];台声;2001年07期

9 盛志耘;亲密接触──台湾听友[J];台声;2001年09期

10 陈素;胡说八道的《台湾论》[J];两岸关系;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长安;;台湾的语文政策沿革及语文使用现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许长安;;台湾“语文台独”述评[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楠;;台湾交流体验[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4 程光;;“文化台独”及其对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影响[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孔立;;台湾史研究的“兼顾史观”——评许悼云著《台湾四百年》[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6 陈锦谷;;福州与台湾的文化渊源[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胡澎;;试论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妇女的“皇民化”塑造[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文生;;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包恒新;;从台湾诗歌看海峡两岸之“缘”[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郭镜智;;台湾医界人士在日本殖民统治时间[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薛彩云;宋秩铭:在大舞台施展自己[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朱华颖;台湾平均每天9人自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四成台湾人认为生命无意义[N];团结报;2002年

4 马淑静(台湾);“台湾经验”是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陈晓星;嫁到台湾还好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柴黎邋袁定波;台湾法律界:大陆开放司法考试是“利好”[N];法制日报;2008年

7 尹婷婷;台湾游客在蓉吃到正宗家乡美食[N];成都日报;2008年

8 记者 黄怀 通讯员 陈七三;170名台湾人才跨海来厦求职[N];厦门日报;2009年

9 记者 吴亚明 聂传清;世博台湾馆模型亮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现为台湾逢甲大学交换学生 唐黎 台北大学教授 郑又平;两岸互动从“心”开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怡洁;台湾家庭在沪居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小新;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宝华;台湾“立委”选制与立法运作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殊芳;清代台湾的闽南移民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学新;日本对华南进政策与台湾籍民之研究(1895-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伟;台湾“宪改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唐黎;中美建交以来台湾对美游说团体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杜晔雯;论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影响美国对台决策的历史、特点及限度[D];复旦大学;2009年

4 钟志伟;清代台湾筑城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叶成城;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的两岸因素与中美互动博弈[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6 马真;台湾核武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胡若愚;台湾在联合国所谓“代表权”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聂学林;台湾民粹主义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舒瑶;“台太”的社会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7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87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