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府利益约束下制度变迁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9 03:06

  本文选题:制度变迁 切入点:政府利益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既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又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具有利益双重性的特点。基于政府在制度供给时会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会受到政府利益为正的约束这一假定,来讨论制度变迁的作用机制。结合中国改革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经济含义与政策启示:只有打破旧制度带给政府的利益,才会进行更有效率的新制度的供给和安排;不同领域内的体制间是相互依存互为约束和前提的,要尽可能早地同时开始所有领域的变革,使不同领域的体制协调性发展;推进中国当前的改革,必须打破政府的自身利益;打破政府的自身利益必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government is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ublic interest, but also the independent interest subject. Howev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interests are positive will be use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mpirical test of China's reform,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can only be determined by breaking the benefits brought to the government by the old system. The supply and arrangement of a more efficient new system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interdependence of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 is a constraint and prerequisite, and changes in all fields should be initiated at the same time as soon as possible, so as to enabl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 To push forward China's current reform, we must break the government's own interests, and break the government's own interests, and we must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
【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HNSK10-68)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朝付;任荣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8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3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于会国;中国捕捞限额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邹薇,,庄子银;制度变迁理论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7期

2 彭文平;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动向[J];经济学动态;2000年07期

3 高德步;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与诺斯[J];经济学家;1996年05期

4 刘小兵;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J];技术经济;2003年11期

5 李玲娥;关于制度变迁观点的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0年Z1期

6 朱富强;关于我国制度变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J];学术月刊;2004年01期

7 许有伦;相对认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野;;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J];行政论坛;2009年03期

2 吴小莹;蒲爱平;;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政府利益的有效约束[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6期

3 朱丽霞;;社会转型期政府利益问题的制度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朱丽霞;;社会转型期政府利益问题的制度分析[J];桂海论丛;2007年03期

5 张方华;;政府非正当利益与政府公共性的回归[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刘俊生;;利益之网视角下政府官员的行为基础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7 王臻荣;常轶军;;政府失灵的又一种救治途径——一种不同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1期

8 王佃利;;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作用机制浅析——从治理主体利益定位的角度[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胡东;;“政府利益界定”研究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刘明合;邹丽丽;;政治学行政学视野下“公共利益”有关论争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香;;论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宪政主义公共利益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世香;;西方行政学视角中的管理主义公共利益观评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大雪;;中国人的“占道模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李春成;;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与不充分性:个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春成;;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之争——“ZH市裕达广场争议案”引发的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薛冰;;试论公共管理的逻辑结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学著;王宝成;;论“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内核[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仁辉;;服务型政府的建构[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9 王维翊;;责任政府及其构建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10 纪俊臣;林怡均;;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四倍;公共政策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中国青年报知名评论员;越为了公共利益越需要尊重民主[N];四川日报;2008年

3 张武扬;试论“公共利益”的界定[N];重庆日报;2004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必须强化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认同感[N];工人日报;2006年

5 秋风;协商代替不了票决[N];南方周末;2007年

6 栗燕杰;奥克肖特笔下的洛克[N];法制日报;2008年

7 孙德超;塑造政府的公共精神[N];吉林日报;2005年

8 井敏;新公共服务理论[N];学习时报;2003年

9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地方治理研究所所长 郭正林;走出公共管理的效率主义泥淖[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龙璞;略论行政管理现代化中十大理念的转变[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德玖;公共利益问题探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维国;公共性理念的现代转型及其困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辛静;新公共服务理论评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韩志明;行政责任困境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训练;公民与共和[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冬艳;西方公共行政正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蕊;权责关系的行政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赵宇峰;政府行为失效及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先桃;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正义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邦友;自负的制度[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利益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2 唐山清;公共利益实现的辩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奚杨;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质疑和对政府决策失误的反思[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雨蕙;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文化因素探察[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义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偏离问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6 柯联辉;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D];东南大学;2005年

7 赵宏宇;论现代政府与民众新关系之重塑[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玉蓉;政府利益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应对[D];武汉大学;2004年

9 官宇;论政府利益对政府价值实现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扬;政府的自利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6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86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